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繁荣,过去的二十年见证了网络语言研究的渐进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变异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流行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词语的迅速融合是人类语言状况发生变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因此,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日趋增多,但大部分研究还局限在对网络语言的规范,收集和简单的解释上面,缺乏对网络语言是如何产生及传播的跨学科系统认知研究。 模因论作为一种新理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的。语言变异作为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和模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阐述网络语言变异模因的类型特点,进而系统探析网络语言变异模因是如何产生到传播的并探究其原因。本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现有收集的汉语网络语言语料而进行的定性研究。本研究发现汉语网络语言变异模因广泛分布在语言符号载体的音,形,义三大层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建构与运行状况。其运作程序可分为创生-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五个阶段。汉语网络语言变异模因经历了从有意识的被创生,被注意,被筛选,被理解,被接受,到从宿主的记忆资源中的被宿主进行认知表达进而被传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含有宿主认知的积极参与。汉语网络语言中的诸多变异都内蕴着模因运作程序和自主-依存认知机制。幂母能够推衍出网络语言变异仿体,主要依靠自主成分同依存成分之间的意向性,相似性及拈连性。 模因论为网络语言的分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是有价值的。本研究表明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性正是源于上述复杂的模因认知程序和认知机制,希望能藉此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丰富对网络语言和模因的研究,对未来的网络语言的发展做出一些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