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铜互连钌基阻挡层平坦化及界面腐蚀抑制机理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e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早已进入极大规模集成电路(GLSI)时代。目前,芯片关键技术节点已经发展到5 nm以下,传统制程工艺中用到的钽和氮化钽(Ta/Ta N)阻挡层材料已难以满足集成电路(IC)发展的需求。为实现特征尺寸在5 nm以下的芯片制程,金属钌(Ru)凭借其台阶覆盖率高、电阻率小、稳定性好等优点被选为未来最具潜力的阻挡层材料。目前国内外基于铜互连钌基阻挡层CMP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集中在多种材料(Cu/Ru/TEOS)去除速率选择比。关于碟形坑、蚀坑与速率选择比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应的探索。因此,本文针对铜互连钌基阻挡层的图形片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Cu/Ru/TEOS去除速率选择比的研究首先,研究了络合剂DTPA-5K与抑制剂TTAK的协同作用对阻挡层CMP中Cu/Ru/TEOS三者去除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CMP过程中随着DTPA-5K浓度的增加,Cu/Ru/TEOS去除速率均有提升。随着TTAK的引入,Cu的去除速率得到了抑制。因此我们通过调整DTPA-5K和TTAK的浓度从而实现Cu/Ru/TEOS三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可控。通过电化学实验揭示了DTPA-5K和TTAK对Cu和Ru的作用趋势。为了进一步解释DTPA-5K和TTAK的作用机理,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对材料表面进行元素和分子键的分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2.去除速率选择比与图形片碟形坑和蚀坑关系的研究研究了不同速率选择比对图形片中不同尺寸碟形坑和蚀坑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阻挡层CMP过程中Ru/Cu和TEOS/Ru的速率选择比均大于1时,可有效降低碟形坑及蚀坑深度。随着选择比的增加修正能力增强。通过台阶仪对CMP后的碟形坑和蚀坑表面形貌扫描发现,当选择比过大时会导致铜布线凸起,进而影响wafer性能。通过实验发现,当Ru/Cu选择比在1.5~2.0之间、TEOS/Cu的选择比在3.0左右时修正效果最好。3.界面腐蚀“Fang”角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研究了图形片在阻挡层CMP过程中,铜布线和阻挡层之间产生了凹陷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电化学实验得知Cu/Ru之间的腐蚀电位差是影响界面腐蚀“Fang”角的重要成因,通过添加抑制剂降低两者间的腐蚀电位差,从而有效减小“Fang”角的深度,同时“Fang”角的产生也受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节点降低至10 nm及以下,铜(Cu)作为布线材料,面临着电阻率高、抗电迁移能力差、制造工艺复杂等一系列挑战。而钴(Co)因其拥有更低的电阻率,更好的抗电迁移特性,以及更优越的粘附性等特点,在低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中,已经用作M0、M1层布线材料。化学机械平坦化(CMP)工艺是钴布线制造工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钴布线CMP主要面临着Co/TiN去除速率选择性低以及表面/界面
学位
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脉冲压缩技术由于其高脉宽压缩比、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相位共轭等特点,已成为获取高能量短脉冲的关键技术。包括泵浦能量、束腰半径、增益介质长度在内的参数均会影响SBS的产生阈值和输出特性。本文研究了聚焦参数(焦点处发散角)对SBS过程中产生的斯托克斯(Stokes)脉冲特性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是在聚焦单池结构中进行
学位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脉宽压缩技术已被证明是实现单纵模、相位共轭和任意波长运转的高功率短脉冲激光的有效手段,并能显著提升激光系统的负载、改善光束质量。受声子寿命的限制,目前SBS脉宽压缩技术可实现的输出脉冲宽度为亚纳秒。本文对理论压缩极限短于介质声子寿命的瞬态SBS脉宽压缩进行研究,实现近压缩极限的脉宽压缩,以进一步提升SBS脉宽压缩技术获取短脉冲的能力。首先,对SBS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描述,并从
学位
随着工业生产、环境监测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氧化锌(ZnO)基气体传感器因其具有电荷迁移率高、成本低、无毒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成为最有前途的气体传感器之一。然而,该类气体传感器在用于检测微量气体时,还存在选择性差、工作温度高、灵敏度低和信号漂移等问题。本课题以ZnO作为基底材料,通过形貌优化、异质结构建、贵金属修
学位
随着生物医疗、光通信、食品安全等产业的不断发展,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deep-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DUV LEDs)因具有芯片尺寸小,驱动电压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同时,目前已有科学研究表明,深紫外LED对细菌病毒有很好的灭杀效果,然而目前深紫外LED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非
学位
报纸
当集成电路技术节点已经缩小至7 nm及以下时,金属Cu作为互连线因严重的电迁移问题已不能满足集成电路的发展需求。Co因具有更小的电子平均自由程、更强的抗电迁移特性、高中横比中良好的共形沉积等特性而被认为是替代Cu作为互连线的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然而,Co互连在粗抛过程中获得较高去除速率的同时表面容易发生腐蚀,且国内外多集中于Co平面的研究,对Co高低差的平坦化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针对Co互连粗抛过
学位
硅通孔(TSV)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集成电路兼容性和互连密度,使芯片的堆叠不再局限于面板级别,实现了2.5D/3D互连。但是相较于铜大马士革布线工艺,硅通孔铜镀层厚度可达到十几微米,需要更快的平坦化技术。研究硅通孔正面化学机械抛光(CMP)高速去除铜覆盖层、有效抑制碟形坑的生成以及表面质量的改善,是后续获得合格芯片的关键。本论文对碱性TSV铜层抛光液进行研究,主要目标是实现TSV铜层的高去除速率和
学位
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集成电路制造为基础的传统半导体产业成为推动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其中,二氧化硅(SiO2)常作为栅极氧化层、牺牲层、绝缘层和层间介质材料被广泛用于集成电路(IC)芯片的制造过程之中。化学机械抛光(CMP)通过统合机械磨削和化学作用,成为工业生产中可兼顾晶圆全局和局部平坦化的唯一技术。目前,随着器件尺寸逐渐接近原子和分子尺度,在保证表面形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层
学位
钠离子电池(SIBs)因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优势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电网储能领域。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决定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是推动SIBs商业化的关键。正极材料中锰基层状过渡金属(TM)氧化物因具有合成方法简单、结构可调控性强和理论比容量高等优点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Na+/空位有序重排引起的扩散能垒会严重阻碍Na+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