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卒中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在48小时之内的患者489例,其中23例患者失访,最终4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所有入选者的一般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血压情况、既往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院前服用他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糖降压药物史、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实验室指标[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以及血糖(GLU)浓度]等。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system)卒中分型及TOAST分型。根据患者fibrinogen的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分为低Fib组(<2.9g/L),中Fib组(2.9-3.5g/L)以及高Fib组(>3.59/L),在发病后第30天、90天、180天、1年及2年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的卒中复发情况及死亡情况,将卒中复发及死亡作为主要预后不良事件,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并采用COX生存分析不同Fib水平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从而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48小时内Fib水平对不良预后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   1.一般资料   高Fib组的年龄(63.76±12.38岁)显著高于中Fib组(61.37±13.09岁)及低FIB组(60.30±12.03岁),p=0.001。各组间的性别分布、吸烟、高血压病、瓣膜病、高脂血症、院前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抗凝及他汀治疗比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Fib组糖尿病、既往卒中、冠心病、房颤比例均显著高于中Fib组以及低Fib组(P<0.05),而饮酒比例显著低于中Fib组以及低Fib组(P<0.05)。高Fib组的NIHSS评分及90天mRS评分均显著大于其余各组。   2.卒中分型   所有患者的OCSP分型,各组间的LACI型、PACI型及POCI型比例间无统计学差别。而高Fib组患者TACI型为36例(23.1%),明显高于中Fib组(24例,15.5%,P=0.015)及低Fib组(14例,9.0%,P<0.001),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组间的不明原因型比例间无统计学差别。而高Fib组患者大动脉型为77例(49.4%),明显高于中Fib组(58例,37.4%,P=0.015)及低Fib组(45例,29.0%,P<0.001)。高Fib组患者小动脉型为23例(14.7%),明显低于中Fib组(45例,29.3%,P=0.004)及低Fib组(62例,40%,P<0.001)。   3.实验室检查   高Fib组患者Fib、Bun、Glu水平以及WBC均显著高于中Fib组(P<0.05)以及低Fib组(P<0.05),且中Fib组及低Fib组之间患者FIB水平、Glu水平以及WBC之间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患者HGB、ALB、CHOL、LDL、HDL、TG水平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   4.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年随访后高Fib组患者中有27例(17.3%)死亡,明显高于中Fib组(18,11.6%,P=0.001)以及低Fib组(6,3.9%,P<0.001)。   5.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应用COX生存分析不同Fib分位组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Fib组相比,高Fib组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HR=5.25,95% CI:2.18-12.61,而中Fib组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HR=3.13,95% CI:1.24-7.89。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TOAST分型,院前使用药物以及入院血压、胆固醇、HDL、甘油三酯、血糖等因素后,与低Fib组相比高Fib组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HR=3.92,95% CI:1.46-9.29,中Fib组的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HR=2.24,95% CI:1.12-5.79.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升高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是卒中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目前,MS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学者多倾向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引导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中的“说”和“教”加强,突出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乐于其中,从而学会
“自学引导法”是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积极将“自学引导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以提高学生的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中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如何来进行转变,主要谈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五点:一、语文课堂上应该转变师生角色.二、改
作者针对初中语文中体验式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初中语文中体验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的探究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
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育要以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主,从单纯的语文知识中解脱出来,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学习也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合作的社会,在小学语文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小学新课标之下的语文教学的新尝试,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