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探讨中国无髋关节症状人群中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相关的参数在性别、年龄的差异性,并分析符合凸轮型和钳夹型的异常参数所占的人群在无症状总人群中的发生率。2.通过CT测量股骨前倾角对FAI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股骨前倾角在FAI不同亚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搜集我院2017年2月~10月因与髋关节症状无关的其他原因行下腹部或盆腔CT扫描的病人共235名,即470例单髋。通过CT测量与FAI相关的参数包括:髋臼前倾角(AV)、髋臼前方区域角(AASA)、髋臼后方区域角(PASA)、中心边缘角(LCE)、α角(AA)以及偏心距(FHNO)。2.搜集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58例经手术证实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通过CT测量患侧股骨前倾角,并与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在男女性别上分析,所有测量的参数均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男性的髋臼前倾角在三个层面的平均值均小于女性,男性的髋臼后方区域角平均值小于女性,而髋臼前方区域角、中心边缘角、α角和偏心距的平均值均大于女性。在年龄组上分析,年轻男性三个层面的髋臼前倾角平均值均小于老年男性,而老年女性三个层面的髋臼前倾角平均值均小于年轻女性,因此,年轻男性和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现髋臼后倾的可能性。CT测量结果显示,25%的女性和34.5%的男性至少具有一个与FAI相关的异常参数,其中FAI钳夹型的患病率(19.2%)高于凸轮型(9.2%)。2.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对照组,股骨前倾角在男女性别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男性股骨前倾角的平均值均小于女性。而在左髋和右髋上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股骨前倾角在FAI不同亚型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8.90±6.17)°,(28.60±6.28)°,(22.88±8.83)°,(21.81±5.50)°,除了混合型FAI组与正常组的股骨前倾角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两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多排螺旋CT对评估FAI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显示,中国无症状人群也存在患有FAI的风险,其中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钳夹型所占的比例比凸轮型更多。另外,对于FAI相关的解剖参数,我们应该根据性别、年龄和其他因素重新考虑这些异常参数的阈值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CT扫描是FAI患者术前测量股骨前倾角的主要手段。FAI不同亚型的股骨前倾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股骨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对FA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