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实现“五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体育显性课程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体育隐蔽课程是对体育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只有将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结合起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本文在对隐蔽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已有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影响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进行了研究。
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包括体育设施和体育时空等要素;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素质与教学作风、教学行为、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等。
为了进一步研究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影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调查体育学界有关专家就大学生体育能力构成进行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体育认知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运动保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审美能力等五种能力,尤其是师范专业的学生具有了这些体育能力可以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四川师大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体育隐蔽课程与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之间的关联,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的实施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与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的实施有显著相关,这些因素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