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生植物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落构建机制,即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环境和空间梯度上、在季节时期和研究尺度上探究植物的群落构建模式,结合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关系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揭示群落构建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为了探究湿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构建机制,本文选取西藏的高原湖滨带和长江中下游河岸带的湿生植物为研究对象,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tel分析、排序分析等分析方法,分别从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两个维度研究湿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群落构建机制,并结合环境因子和空间变量探讨其群落构建式样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丰水期湿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高于枯水期的,丰水期α多样性主要与水分条件正相关,而枯水期则主要与温度和土壤总氮含量有关。丰水期的亲缘关系指数呈聚集趋势,暗示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而枯水期的NRT和NTI呈不同趋势,暗示存在近期的群落分化。群落的α多样性在物种层面和系统发育层面存在显著关联,其多样性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表征。长江中下游岸带湿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在不同时期间存在差异,丰水期的群落构建是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环境筛选作用占主导;而枯水期的群落构建仅在物种层面由一定程度的环境筛选作用影响。大生境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微生境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长江中下游河岸带湿生植物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2)西藏的高原湖滨带湿生植物群落的Richness、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Faith’PD显著相关,在地理上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西藏的高原湖滨带湿生植物群落在整体的系统发育上表现为谱系发散,而在系统发育末端结构上表现为谱系聚集,表明存在近期的群落分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高原湖滨带的湿生植物的生态位具有保守性。其湖滨带湿生植物的群落构建主要由随机过程主导,但不能排除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驱动的确定性过程的也发挥作用。土壤养分含量和气候条件是研究区域中湿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要限制因子。(3)对西藏的高原湖滨带和长江中下游岸带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的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河岸带的湿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西藏高原更高,但高原湖滨带湿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显著较高。由于西藏高原湖滨湿地生境条件相对恶劣,但水文情势相对稳定,因此,湿生植物群落构建以随机过程为主导;而长江中下游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适宜河岸带湿生植物的生长,但由于河岸带的水文情势变化明显,不同位点的微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该区域的湿生植物呈聚集分布,群落构建主要受环境筛选作用的影响。该结果也暗示,不同研究尺度下植物群落构建的机制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区省级示范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方法]1998~2001年,每年6月检测儿童的身高、体重、患龋情况、视力等.[结果]1998~2001年,儿
现在一些光纤受涂料性能、测试方法及光纤直径偏小导致光纤的剥离力有下降的趋势。与早期光纤的平均剥离力典型值大于3N相比,现在一些光纤的剥离力的典型值在1N~2N之间。涂层
会议
司法实践中,民行检察和解办案模式呈现出规范化的态势,并在"检调对接"机制的探索及社会矛盾化解中显示了其内在的适应性和创新性。2009年4月,嘉兴市检察院出台《关于民商事申请
于2001年5月探讨了利用动态微分电位溶出法(DPSA)对同一血样中锌、铅、镉的同时测定,重现性、准确度均优于静态DPSA法,且所需本底取样量较少,分析工作简便,快速可行.
[目的]了解菏泽市牡丹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2000年4月在牡丹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对730名城区与农村1-59岁人群进行了HB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人群HBV感
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非线性负载和设备所带来的电网谐波污染问题得以凸显。谐波污染会带来能源和设备消耗,引发电网运行安全问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在电网谐波综
饮用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解烟台市莱山区农村集体供水的水质状况,2001年3~6月,对集体供水各村进行了水质抽样检测.
在阅读与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竹材染色试验,系统阐述竹材染色的特点和上染机理,并对竹材染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上世纪,无锡经历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两次成功转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无锡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无
  为适应海洋多变的生活环境,许多海洋生物营附着生活。粘附不仅在海洋生物发育、捕食、运动、抵抗风浪、自我保护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粘附蛋白在医用粘附材料、水下工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