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法的车轮踏面制动热负荷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重载运输的不断发展,列车运行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制动能力是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我国大秦重载专用线上的长大坡道循环调速制动的问题尤为突出。我国货车目前制动方式仍然是踏面制动,重载列车车轮在强摩擦、高热负荷以及大轮轨作用力等恶劣条件下工作,热疲劳损伤已成为重载车轮失效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重载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车轮热损伤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研究了车轮热损伤的几种形式和热损伤理论,详细描述了大秦重载专用线的线路情况,并根据实际线路拟合出线路坡度作为本文热流密度的计算依据。阐述了车轮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求解方法,以及耦合分析方法和弹塑性理论。最后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边界条件以及载荷工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车轮加载的边界条件,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列车牵引10000t重量,制动限速为80km/h时,大秦重载专用线上23t、25t轴重新轮和磨耗到限车轮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模拟,并评定车轮的疲劳强度。在25t轴重车轮热负荷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车轮轮辋厚度以改善车轮的热损伤,使车轮疲劳强度满足要求;进而在保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30t轴重车轮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探讨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1)在全程制动过程中,车轮踏面最高温度呈现出先上升随后下降的连续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243.75min时刻,踏面处的温度始终是中间高两边低。(2)热应力的变化趋势同温度场的一致,最大热应力同样出现在243.75 min时刻。(3)各轴重条件下新轮和磨耗到限车轮的静强度均满足要求;23t和25t轴重新车轮的疲劳强度均满足要求;直径为786mm的25t轴重磨耗到限车轮的疲劳强度已不再满足要求。对于25t轴重车轮,当磨耗到直径为810mm时,车轮的疲劳强度刚好满足要求。(4)30t轴重新轮和磨耗到限车轮的疲劳强度都满足要求,新车轮具有较大的裕量,而磨耗到限车轮基本接近疲劳极限。25t轴重车轮的最大磨耗量为30mm,相同条件下30t轴重车轮的磨耗量为45mm。
其他文献
在当今传统能源日趋紧张,面临枯竭的情况下,人们把寻找能源的目光重点投向了蕴含着丰富资源的海洋。为了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海洋的环境、灾害以及矿产资源等情况,国际上先后发
对变速器箱体表面辐射噪声进行控制是降低汽车传动系统噪声的最根本有效方法之一。对振动噪声的控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某型变速器为例,对其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用于对已有变速器进行低噪声改进,也可以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实时地对噪声进行预测,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箱体是整个变速器噪声的最主要部件,占整机声辐射噪声的90%以上。因此,本文以变速器箱体
二十一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多媒体、新媒体技术被运用到教学中,它们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及专业人士的重视.微课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微课是
我国华北型煤田在开采过程中受其底部灰岩突水的严重威胁,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采取因地制宜的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措施,并对回采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解放受底
定向钻进技术起源于石油钻井,随着定向钻进技术的成熟和不断推广,该技术逐渐延伸到煤炭、地质、非开挖等领域,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外于60~70年代将螺杆钻具定向钻进技术应用于
摘 要: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237-01  1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
生活源污染质流体干湿循环条件不仅会对土体性质造成重大影响,还会使其内部元素的迁移特征发生变化。这不仅会威胁工程建设安全,还会对环境保护构成挑战。为研究生活源污染质干湿循环条件下土体性质及元素迁移特征,本文以徐州地区的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生活源垃圾渗滤液的无机离子成分及有机质代谢产物成分的基础上,选择Na_2CO_3与Na_3PO_4的混合溶液作为污染溶液。通过加湿循环与自然蒸发所组成的干湿
学位
音乐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它不仅具备专业教学的功能,还具有课堂拓展、德育教育的作用,能使学生在音乐课堂获得综合发展.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能在表演中培养学
纯电动汽车AMT在自动换档过程中需要检测准确的换档位置,以防止误换档和挂档失败的发生。传统采用的接触式档位传感器,安装不便,并且使用的过程中会磨损;而非接触式霍尔传感器
针对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大型舱体支架加工时出现的支架加工顺序随机性强、机器人站位规划难度大以及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课题对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大型舱体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