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方法和部位分布对青稞β-葡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稞β-葡聚糖作为青稞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青稞β-葡聚糖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五大生理作用。但因β-葡聚糖与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等以复合物的形式共存于青稞的胚乳及糊粉层细胞壁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β-葡聚糖的提取。目前报道的青稞β-葡聚糖提取方法有多种,但不同提取制备方式对青稞β-葡聚糖的分子量和理化性质有何影响尚不明确,另外不同青稞部位的β-葡聚糖的含量和其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和青稞不同部位分布的青稞β-葡聚糖的理化特性,以期为青稞β-葡聚糖的提取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以β-葡聚糖得率为试验指标,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青稞β-葡聚糖,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与水提法、超声法和微波法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青稞麸皮粉表面结构的变化,初步分析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机制。其次,对比分析不同提取方法(超声-微波协同法、水提法、超声法和微波法)对β-葡聚糖的分子量、溶解度、流变性、乳化性和发泡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后,探究青稞不同部位的营养组成、β-葡聚糖含量及其分子量和理化特性的规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青稞β-葡聚糖的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青稞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20 min、微波功率800 W、微波时间3 min、料液比1:25(g/m L),β-葡聚糖得率为2.29%;超声-微波协同法与水提法、超声法和微波法相比,得率分别提高了120.19%、57.93%、18.65%。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水提法使麸皮粉产生溶胀作用,结构由紧致变得松散;超声处理使麸皮粉片状颗粒变得更加细小;微波的热效应使麸皮粉因快速受热而结构膨化、体积增大;而超声-微波协同法使麸皮粉的结构变得膨大疏松、细碎多孔。这说明超声-微波协同法能较好的提取青稞β-葡聚糖,且β-葡聚糖的得率与麸皮结构的破坏程度相关。(2)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流变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提取方法(超声-微波协同法、水提法、超声法和微波法)制备的青稞β-葡聚糖的分子量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相关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制备的青稞β-葡聚糖的纯度在84.91%~88.17%之间,其纯度和红外结构均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的β-葡聚糖(UMG)的平均分子量为3.376×10~5Da,是传统水提法的1.33倍,UMG的分子量分布值为1.453,在4个样品中最小;UMG的溶解度最低、表观黏度最大;UMG的流动指数n最小、稠度系数K最大,分别为0.713、0.104;在同一条件下,这4种方法提取制备的青稞β-葡聚糖的乳化性大小依次为:UMG>WG>MG>UG,发泡性大小依次为:UG>MG>WG>UMG,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青稞β-葡聚糖的提取制备方法会影响它的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分布及分子间的交联作用等,进而影响其溶解度、流变性、发泡性和乳化性等理化性质。(3)部位分布对青稞β-葡聚糖理化性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青稞经碾磨分层后,脂肪含量随碾磨道数的增加逐渐减少,β-葡聚糖含量随碾磨道数的增加呈增多趋势,第1、2道麸皮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少;β-葡聚糖(BG-1~BG-5)的重均分子量从麸皮到青稞芯(由外至内)逐渐增大,而且从青稞芯粉中提取出来的β-葡聚糖BG-5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均最大,其分子量分布值为1.639,在5个样品中最小;青稞β-葡聚糖溶液的流动指数n均小于1,在0~100 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均体现了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的剪切稀化特征,青稞β-葡聚糖溶液的粘弹性会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随青稞β-葡聚糖分子量的增大,其溶液的流动指数n减小、稠度系数K增大,其中BG-5的表观黏度最大,流动指数n最小、稠度系数K最大,分别为0.617、0.221;青稞β-葡聚糖的溶解度受部位分布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高分子量的β-葡聚糖在低温下易聚集使得溶液粘性增大、溶解度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β-葡聚糖溶液的粘性降低而使溶解度增大;在同一浓度、温度和pH下,青稞β-葡聚糖的乳化性大小依次为:BG-5>BG-4>BG-3>BG-1>BG-2,发泡性大小依次为:BG-2>BG-1>BG-3>BG-4>BG-5,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青稞经分层碾磨可获得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理化特性的β-葡聚糖,青稞β-葡聚糖的粘度和溶解度与β-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其溶液温度有关。
其他文献
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FACTOR(AP2/ERF)是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所有成员至少含有一个AP2/EREBP结构域(AP2 domain),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控制形成花序分生组织以及调控花器官形态、胚珠和种子的正常发育等方面。WRI基因作为AP2/ERF基因家族中的一员,为探究其功能,本试验首次从蜡梅中克隆得到W
果蔬采后病害的化学防治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开发基于有益微生物资源的生物防控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途径。荧光类假单胞菌是一类与植物关系密切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产生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具有抑菌促生、控制采后病害的功能。最新研究发现,某些荧光类假单胞菌具有与植物病原细菌同源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合成基因,但其分布、结构特征仍是未知之谜。本研究广泛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牧草及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铝在酸性土壤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富集在植物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游离的铝离子能通过诱发脂质产生自由基来引起活性氧损伤,抑制有丝分裂及DNA合成以阻止细胞分裂;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以降低延展性来抑制细胞伸长,最终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调节质膜多肽(Developmentally-regulated plasma membrane polype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以烟叶为主要经济部位的茄科作物。烟叶中氮素流向决定了其含氮化合物的组成,而烟叶中含氮化合物与烤烟品质密切相关。烟草中转运到烟叶的氮素储存于叶片细胞的不同细胞结构以及一些游离的含氮化合物当中,这种分配方式决定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弱,影响叶片的坚韧程度以及化学防御强度,因此研究氮素在烟草叶片中的流向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当前植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前
至今,养蚕业仍属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桑叶生长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采桑养蚕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因此,发展省时省力的工厂化养蚕成为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建立标准化人工饲料养蚕体系是实现工厂化养蚕的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其关键基础一是开发低成本、营养适合的人工饲料,二是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优良的蚕品种。家蚕GS01是西南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中筛选获得并保存的一份优良广食性品系,可摄食甘蓝型白菜等多种非桑科植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南方作物冻害的频繁发生。枇杷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冬季开花坐果的常绿果树,枇杷越冬期遭遇冻害时有发生,造成枇杷幼苗死亡、落果和果实发育不良等现象。研究发现褪黑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伤害,提高植物抗寒能力,并使植物更好的响应极端低温气候的胁迫。因此,本研究通过褪黑素对枇杷幼苗响应寒冷胁迫的机理研究,为提高枇杷幼苗抵抗低
铅(Lead,Pb)暴露是全球范围内相当大的公共健康危机。铅是公认的有毒重金属,在环境中不可降解,并且可进一步富集在食物链中。铅一旦摄入体内,会蓄积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进而造成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和病变。目前的研究表明螯合剂治疗法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考察。乳酸菌作为公认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普遍应用在食品工业领域。缓解铅中毒乳酸菌的开发有望成为新的辅助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从实验室菌
肥胖是一种主要由长期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不平衡导致的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存在高能量食物摄入增加而接近西方膳食模式的趋势,膳食结构的“西化”使我国肥胖人口迅速增加。甲状腺激素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能够促进脂类分解代谢,在调节脂代谢及能量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从甲状腺激素稳态的角度,研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
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维持胆汁酸肝肠循环和稳态平衡的重要核受体之一,当胆汁酸的合成或分泌受到干扰会导致肝内滞留毒性胆汁酸,这些毒性胆汁酸会造成肝损伤。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K.f.et Thoms.]H.Ohba)为《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红景天药材正品基源植物,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