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蓄热调温纺织品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主动双向调控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几乎不变,实现蓄热调温效果。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制备方法有中空纤维填充法、纺丝法和后整理法。利用后整理法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具备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并且能有效避免相变材料的泄露问题等优势。基于此,本课题开发了两种通过后整理方式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的方法,一种是无需相变微胶囊,直接通过浸轧-焙烘方式快速简便制备蓄热调温织物的新制备方法,另一种是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然后通过涂层的方式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本研究旨在为相变材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以乳化剂、植物蜡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构建蓄热调温功能液体系,对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乳化速率和时间,聚氨酯与植物蜡配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通过观测功能液的稳定和潜热性能,分析蓄热调温织物的热性能,制备得到适宜的蓄热调温功能液。(2)采用浸轧-焙烘方式将蓄热调温功能液整理到纺织品上,通过控制变量法优化整理工艺,利用FESEM、DSC、TG、热红外成像仪、温度记录仪、织物风格仪和透气量仪等测试方式表征蓄热调温棉织物的形貌、热性能和服用舒适性能。(3)将蓄热调温功能液作为喷雾干燥工作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相变微胶囊,采用正交试验和单一变量法优化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然后采用干法涂层技术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纺织品上制备功能性纺织品。应用FESEM、DSC、TG、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和温度记录仪等表征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热性能、结构组分和调温性能,并对制备涂层所得的蓄热调温纺织品的性能进行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选用OP-10为乳化剂、OP-10用量为油相质量的5 wt%,乳化速率为10000 r/min、乳化时间为30 min,植物蜡与水性聚氨酯配比为2:1,可制备得到性能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液,所得功能液的潜热值为46.50 J/g,且经过静置观察表观变化和冷藏析油纸测试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2)控制焙烘温度为130℃,轧余率为95%,通过浸轧-焙烘方式可制备得到性能良好的蓄热调温纺织品,所得蓄热调温棉织物的相变潜热19.63 J/g,相变温度为27.31℃,在26.1℃~27.9℃具有较好的蓄热调温功能,蓄热调温棉织物的力学性能和手感相比于原织物无明显变化,透气性为173.3 L/(m2·s),具有较好服用舒适感;在水洗20次后织物的相变潜热值仍达9.12 J/g,表现出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3)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的合适工艺为:植物蜡与水性聚氨酯配比为2:1,乳化时间为40 min,乳化速率为10000 r/min,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80℃和113℃。所得相变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2 μm左右,外观为规整的球形或椭圆形且表面较粗糙,潜热值为98.48 J/g,相变温度为27.01℃。以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0%)和聚氨酯组成涂层剂,通过涂层方式制备得到的蓄热调温纺织品的潜热性能为16.12 J/g,透气性约为130 L/(m2·s),在约25℃~27℃具有优良的蓄热调温性能,且经历5次水洗后调温织物失重率仅为9.3%,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