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人格教育格外重要。学校落实人格教育的途径是在各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格教育。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发掘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因素对于丰富人格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指导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格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分别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查阅有关人格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分析了当前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说明了本文研究采取的方法和程序。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什么是人格和人格教育,重点阐述了人格教育的内涵和特点。第三部分: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优势;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的目标;初中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的关系。第四部分:利用特尔菲法调查分析,最后得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因素分析表。通过分析得到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因素分内容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容因素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历史科学等因素,外在因素有教学教法、教学评价、实践活动、教学材料、教师因素。第五部分:对照第四部分得到的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因素分析表,尝试性地提出了怎样挖掘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因素,促进学生人格教育;如何控制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外在因素,提高学生人格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