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与启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动力源泉,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独立自主、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发现问题、主动探索和交流合作等创新素质成为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承担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使命,高中阶段创新素质培养更为重要。基于上海市教委“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成立“科技创新实验班”,进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运而生。本研究以“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进行调查,展示生命科学课程培养案例,总结培养经验。本研究沿着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两个主线展开调查。在理论分析中,解析核心概念,即创新、创新教育和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质,阐述生命科学和高中生命科学课程创新教育的价值。寻求关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基本理论,总结国内外创新教育相关研究,论证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数据分析中,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了解“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基本情况,初步检验高一和高二“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创新素质的变化和生命科学课程培养的实效和现状,征集优化生命科学课程的建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访谈,直接感受高三“科技创新实验班”创新素质,了解他们对于创新和生命科学的认识,访谈两位学科教师,了解对生命科学课程和对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和评价。问卷分为创新素质自评表和混合题两大部分,首先调查学生创新素质变化和学生对生命科学喜欢程度。然后针对基础型课程,调查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和问题意识;针对拓展型课程,调查生命科学拓展课和拓展实验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拓展实验的兴趣、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针对研究型课程,调查科学研究入门课的效果、小课题研究兴趣、创新情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新颖性和流畅性。调查结果显示:创新班学生的创新素质几乎全部得到提高,高二“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想象力和直觉能力、灵感、冒险精神变化不显著。高一“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乐群性变化不显著。学生喜欢生命科学课、拓展实验和课题研究,问题意识较强,发散思维较强。调查结论主要有:“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科学可行的和有效的,课程培养取得的成绩体现在学生获得了成功创新体验,创新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获得了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值得推广的经验:(1)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创新兴趣(2)问题研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人格(3)搭建创新平台,拓展学生科技视野可供参考的建议:(1)针对性地调整“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2)继续鼓励“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及时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服务对象对技术服务的评价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适宜技术服务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服务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探究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有效的获得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能力,有利于形成实事
现在全球的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趋势。国家与国家的商务往来越来越密切。要想和别的国家形成经济上的往来,那么语言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出现了商务英语,通过商务英语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自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元认知逐渐成为了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元学习概念是元认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研究的进行,元学习理论越来
对于人工成本较大的传统印刷业来说,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优势之一。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招工难.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低等严峻问题,企业不得不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降低
民族认同和主观幸福感是近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在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民族认同和主观幸福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