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合金材料,由于其具有导热性能高、耐腐蚀性强、吸收冲击力强、比重低等优点,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中,已成为了替代传统钢铁的首选材料。然而铝合金由于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仍与钢铁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些需要在高强度、高耐磨环境下服役的汽车零部件,目前依然只能采用钢铁作为其主要材料。所以研究开发一种Al/Fe双金属材料,将钢铁与铝合金的优异性能结合起来,在保证材料安全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汽车零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合金材料,由于其具有导热性能高、耐腐蚀性强、吸收冲击力强、比重低等优点,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中,已成为了替代传统钢铁的首选材料。然而铝合金由于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仍与钢铁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些需要在高强度、高耐磨环境下服役的汽车零部件,目前依然只能采用钢铁作为其主要材料。所以研究开发一种Al/Fe双金属材料,将钢铁与铝合金的优异性能结合起来,在保证材料安全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强重比,最大限度的综合和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对未来汽车轻量化高强度零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Al/Fe液-固双金属复合铸造作为一种实现铝铁异种金属有效复合的新工艺,相比于传统Al/Fe异种金属的焊接工艺,具有很高的工艺便捷性,可以实现具有复杂结合面汽车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但目前Al/Fe液-固双金属复合铸造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难点:一是铝、铁两种金属表面易发生氧化,产生的氧化层会削弱金属基体表面的润湿性,影响铝、铁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二是铝铁冶金结合界面处易生成脆性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会造成铝铁结合界面强度出现下降;三是铝、铁两种金属之间的冷却收缩系数差异较大,铝、铁基体冷却收缩时容易在结合界面处产生微裂纹。所以本文围绕以上Al/Fe液-固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难点展开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对QT500-7球墨铸铁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重点研究了表面预处理及其工艺参数对铝铁冶金结合界面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直接进行热浸镀处理、以及采用表面清洁预处理+短时间低温度条件下热浸镀处理的QT500-7球墨铸铁基体,其表面与热浸镀镀层之间均不能形成有效的冶金结合界面;而在预处理基础上,随着热浸镀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不断增加,Al、Fe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可以在液-固界面上逐渐形成由Al、Al/Fe过渡层、Fe的三层“夹心式”结构组成的铝铁冶金结合界面,说明对QT500-7球墨铸铁基体采用表面清洁处理+恰当工艺参数的热浸镀处理是形成连续冶金结合界面的前提。其次在热浸镀处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ZL101A/QT500-7双金属试样冶金结合界面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试样液-固界面上均形成了由铝基体侧Al8Fe2Si相和铁基体侧Fe2Al5、Fe Al3相组成的Al/Fe过渡层,当保温时间过短或保温温度过低时,反应形成的Al/Fe过渡层不够平整、连续,之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保温温度的升高,Al/Fe过渡层形貌逐渐得到改善,但其厚度的增加会形成大量金属间化合物,对试样界面结合强度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且Fe在铝基体中形成大量板条状、团块状的Al-Fe-Si三元相同样会影响界面的结合强度,因此剪切强度随保温时间、保温温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状态,当保温温度为710℃、保温时间为20min时,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75.78MPa。最后,在液-固复合铸造的基础上,研究了铝合金T6热处理对ZL101A/QT500-7双金属试样冶金结合界面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淬火前采用隔热材料包覆铁基体表面的改良T6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变双金属淬火件的温度场,解决铝、铁两种金属由于冷却收缩系数差异较大在结合界面处易产生裂纹的问题;此外热处理保温过程会明显提升Al/Fe过渡层的厚度,在Al/Fe过渡层上形成柯肯达尔孔洞,加之试样铝基体中大量的板条状、团块状Al8Fe2Si组织,会使试样的结合强度在热处理后出现大幅下降。因此热处理后的试样剪切强度随着Al/Fe过渡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故经过710℃下保温10min的铸态试样在热处理后具有最佳的剪切强度,达到56.21MPa。
其他文献
秋浦河是我国长江流域安徽省境内右岸一条重要支流,典型山区河流,石台县城区坐落在这条河流中上游,由于石台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且受土地资源紧缺限制,长期不断加大沿河两岸开发利用,人为干扰因素突现,秋浦河石台县城区段存在防洪体系有短板、生物栖息地脆弱、防洪堤岸坡生硬突出生态问题。本文以秋浦河石台县城区段6.58km河段为研究对象,为摸清研究河段存在的突出生态问题,开展如下基础工作:⑴首先开展外业数据采
钢结构拱桥凭借自重轻、跨越能力强、线形优美、材料受力计算符合理论值等优点,近年在桥梁建设领域备受青睐。大跨径拱桥的拱肋架设常常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S348歙县新安江大桥由于地形限制采用单侧设塔架,另一侧扣索直接锚固于山体上的非对称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施工,部分扣索长度达到300m左右,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对扣索索力优化和拱肋施工中的线形、内力、应力控制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大跨径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银发一族日益壮大,银色产业发展火热。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新老年群体主动拥抱数字时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逐渐拉开差距,他们追求更加优质的娱乐活动来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而市场上相应的适老化娱乐产品亟需更新换代。移情是用户体验领域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对于获取用户潜在需求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适老化娱乐产品的再设计提供强力支撑。首先,本文基
边坡岩体的力学行为强烈依赖于不连续结构面的几何性质和力学性质,因此岩体结构面的存在是导致岩质边坡破坏失稳最为关键的因素,故为了更好地探究岩体结构面的相关性质,从而合理开展关于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研究,本文以青海省祁连县黄藏寺水利枢纽坝址区边坡工程为背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表征方法,对工程尺度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进行研究,并合理估计了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然后,通过对该工程边
近年来,除隧道工程设计理论方法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外,隧道工程中的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成为了新热点,而隧道火灾是危害最大的安全问题之一。由于隧道通风能力较差,火灾聚集的有毒气体和高温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也会对隧道结构本身带来严重的危害。强制通风作为一种隧道火灾的控制策略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被使用,但其优劣势还未达成共识,强制通风的效果对于直线隧道和曲线隧道的差异性也未被判明。本文使用缩尺
非对称结构多楔轮是汽车发动机中重要的传动零部件,在当今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零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使用寿命。采用传统的铸造、拼焊成形此类传动零部件存在材料利用率低、设备投入高及机械性能差等缺点,已难以满足非对称结构多楔轮的使用要求。非对称结构多楔轮预制坯的成形质量关系到整个多楔轮的成形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某非对称结构多楔轮预制坯,提出一种多道次冲锻成形工艺。本文对非对称结构多楔轮预制坯的结
根式锚碇作为一种新型的悬索桥锚碇基础形式,已应用于秋浦河大桥北岸锚碇实际工程中。根式锚碇通过集群根式基础、刚性承台和土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承担由锚固系统传递的竖向分力、水平分力和弯矩,这与传统的重力式锚碇承载特性有较大区别。鉴于根式锚碇的承载特性较为复杂以及相关研究内容较少,本文依托现有工程实例,展开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旨在探究根式锚碇的变位特征和受力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利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悬索桥由于其优越的跨越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悬索桥主要承力结构的锚碇也得以不断发展。传统的重力式锚碇由于基坑开挖量大,材料用量多而导致施工工期长、施工成本高,且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因此有必要对锚碇结构进行创新。本文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锚碇为课题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当下悬索桥锚碇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锚碇结构——板桩复合式锚碇。对锚碇与土体的相互作
我国南方因气候、环境和地质等因素影响,岩溶发育程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岩溶区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等,导致岩溶塌陷灾害频繁发生。岩溶塌陷严重制约了岩溶区的经济建设、破坏了工程建筑、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急需一种手段能够对岩溶塌陷灾害进行有效预测。但由于岩溶塌陷在空间上具有隐蔽性、时间上突发性、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常规监测手段效果一般。查阅覆盖型岩溶塌陷的相关资料,认识到
近几十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风能的渗透率逐渐提高。然而,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电出力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影响电能质量。此外,风电的急剧变化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难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稳定性问题。储能具有快速响应、可靠性高、充放电灵活等优点,能够平滑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提升风电的可控性,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