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5岁以上患病率约为5%,85岁以上为20%或更高,女性多于男性。Alzheimer病通常为散发,约5%的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当前在全世界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全世界约有1700~2500万的AD患者,AD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的障碍,以后逐渐各种认知功能都可能受损,晚期则智能严重衰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数的AD患者3~15年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AD以记忆、认知障碍,伴随思维、心境、行为等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丢失、胶质增生、突触丢失和颗粒空泡变性等为主要病理特征。因为病因不明,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新近出现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标志之一。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根据蛋白质种类、数量、局部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来研究表达于细胞、组织及个体中的全部蛋白质(proteome) ,并从其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综合分析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蛋白质组学可以比较两个或更多的样品之间蛋白质水平,是揭示疾病分子机制,发现疾病标志蛋白,寻找新的药物靶标的理想工具。大量证据显示出老龄脑和变性神经疾病患者脑具有相互重叠的病理和生化改变,提示二者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分子机制,而氧化损伤是二者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众所周知,氧化损伤是衰老及所有老年相关疾病的基础。氧化修饰蛋白质在脑老化及老年变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分离、鉴定氧化修饰蛋白质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建立以双向电泳结合westernblotting及生物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人脑氧化修饰蛋白质的方法,以应用于老年变性神经病或脑老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蛋白质组学的兴起与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使我们对老年变性神经病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为老年变性神经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策略。方法:1、研究对象:尸检人脑额叶组织取自解放军总医院。这些脑组织来源于3个无神经系统疾患的男性个体,年龄分别为56、58岁、61岁。脑组织在死后24小时内尸体解剖得到,取出后立刻放到-70℃冰箱中保存。2、研究步骤:脑组织蛋白提取,第一向等电聚焦(IEF)电泳后,固相pH梯度(IPG)胶条同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然后行第二向SDS-PAGE电泳。两张相同凝胶中的一张行考马斯亮兰染色,另一张凝胶上蛋白质点电转移至PVDF膜,PVDF膜同抗-DNP抗体反应,HRP二抗标记,DAB显色。同PVDF膜上显色点相对应的考染凝胶上的蛋白质点即为氧化修饰蛋白质。凝胶蛋白胶内酶解,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MALDI-TOF)串联质谱鉴定氧化修饰蛋白质.结果:通过对3个无神经系统疾患的老年男性个体脑组织进行蛋白提取及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标记羰基[2,3]及第二向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兰染色,凝胶扫描和图像分析,胶内蛋白质酶解,MALDI-TOF MS,蛋白质数据库检索,β-肌动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碳酰还原酶1、磷酸丙糖异构酶、转酮醇酶、丙酮酸激酶、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质2、热休克蛋白60被鉴定为氧化修饰蛋白质。结论:建立了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及鉴定人脑氧化蛋白质的方法,以本方法对氧化修饰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变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