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观下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过程论的构建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li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现今流行的众多跨文化交际理论框架的不足之处,往往在于其无法有效地揭示文化的动态特征,而对交际过程中涉及的群际因素也欠考虑。本项研究从这两方面出发,旨在构建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过程论,并初步检验该理论在跨文化研究中的有效性。理论的构建主要运用历史回顾、批判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而实证检验主要借助于心理实验“启动”(priming)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文章首先考查文化概念化的多种形式,厘清其不同的哲学根基,并揭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文化静态特质观的重要地位。该文化观有两个主要特征:1)文化被定义为静态有序的特质;2)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文章随后对该文化观追根溯源,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揭示其在概念和实证方面的种种挑战。文章在批判性回顾相关学科领域对该观点的改进之后,介绍新兴的文化动态过程观,并探讨有关文化认同管理和交际顺应动力(motivation toaccommodate)等问题。通过比较学界若干重要理论模型,构建跨文化交际过程论。该理论抛弃了文化是一个连贯的(coherent)意义系统的假设,视文化为较松散的知识体系的集合体(Chiu&Hong,2007);文化在交际情境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知识”的运用上,而运用过程遵循知识活化(activation)的原则,即存在性(availability)、可获取性(accessibility)和适用性(applicability; Higgins,1996; Wyer&Srull,1986)。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认同和顺应动力等因素对知识活化原则的遵循具有介入作用。这一理论强调情境对文化功能的制约作用,突出交际者在文化与行为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并试图找出文化与个体交际行为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为了检验这一理论,笔者进行了两项测试和一项案例分析。第一项测试旨在调查中美文化知识的即时可获取性(temporary accessibility)对社会归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文化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九十九名高职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随机分配到三个不同的启动条件(中国文化组、美国文化组以及控制组),完成完全相同的归因练习。结果发现,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启动组之间在情境归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这些中国学生在启动文化中的情境归因呈现反转效应。比如,启动美国文化时的情境归因多于启动中国文化时的情境归因,这一趋势与北美人和东亚人之间情境归因方面的差异正好相反。第二项测试旨在考查在跨文化场合中情境因素对文化知识历时可获取性(chronic accessibility)的影响以及文化认同和交际顺应在这一过程中的介入作用。一百十六名中国大学生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启动条件(以中美研究者为文化启动源),并写出八句作为他们行动指南的熟语。结果发现,被试在美国研究者前写出的熟语的相似性要比在中国研究者前写出的高,表明在美国文化启动条件下凸现的群际因素导致中国文化身份的强化,从而使被试写出更加传统和更广为流行的熟语。此外,在熟语的内容方面,与美国文化启动组相比,中国文化启动组呈现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更强。结合两个发现,被试在研究中的反应似乎也呈现反转效应。案例分析旨在使用过程论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过度调整效应”(over-tuning effect)的本质进行探讨。分析表明,交际者在文化与交际间的能动作用,文化认同管理,交际顺应动力,以及文化知识适用性和交际适切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是认识该效应的关键所在。以上三次检验初步确立了过程论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有效性。知识活化的原则在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说明文化对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文化认同和顺应动力的介入作用也得到反映;文化知识的适用性与适切性(appropriateness)之间是否统一,是交际有效与否的一个关键。总之,研究揭示了交际者对文化知识的主观运用,而文化与交际行为之间的某些因果关系也得以初步建立。本项研究对动态地研究跨文化交际,重新解读文化差异,重新思考跨文化能力,以及丰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张培宇老师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认识及中医治疗的独特经验,为中医认识和辨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古代医家对痹证(现代学者多
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要求更高。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主要面向繁忙、高效等受众,但大量的平面设计趋同化现象
列宁集体主义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作为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在社会道德领域成为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基本价值向度。列宁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的一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他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很高的荣誉,《贵妇画像》是其早期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女主人公在经历人生的甘苦后超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制教育,以动员大众革命为目的;以最基层的苏维埃和红军基层组织作为法制教育的组织型主体,并以干部、党员、积极分子为法制教育的个体型主体,以劳
表郁轻证三方证是指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分别出自于《伤寒论》第23条、第25条、第27条。然此三方证条文描述较简单,历代医家对此争议纷繁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爱情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在人类心理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情观
随着汉语在全世界的传播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的来华汉语项目逐渐增多。在此形势下,对这些颇有特色的汉语项目进行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国的汉语教学走在国外前列
残疾儿童是指在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缺陷,丧失部分或全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14岁以下儿童。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统计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材与教师、学习者这两大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织者,能够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对“学”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