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水声通讯功能的水下滑翔机运动行为与前端数据处理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滑翔机与其他水下观测平台通过水声通讯技术构建海洋信息的声学观测网络,能够实现现场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获取。但是,海洋的复杂环境及其边界形成了一个对声传播非常不利的条件,导致水声通信下的大数据量传输十分困难。本文基于水下滑翔机-潜标观测系统,以获取更多的水声通讯实时数据作为研究目标,从集成水声通讯系统对水下滑翔机运动参数的约束,水下观测平台的前端数据处理技术两方面展开研究,力求建立更加高效的水下通讯数据传输协议、实现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同时保证较少的失真。首先,对水声通讯系统在水下滑翔机上的集成布局进行了设计,并根据水声通讯系统的工作性能和特点,以外置水声换能器的工作性能参数、任务总数据量、水声通讯速率作为约束条件,计算了水下滑翔机运动变量的取值范围。基于动量定理建立水下滑翔机动力学模型,仿真水下滑翔机在多种运动模式下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分析了搭载水声通讯设备对水下滑翔机运动性能影响。通过分析纵垂面内的运动行为,确定了水声换能器集成约束条件下水下滑翔机控制参数。其次,为便于开展水下滑翔机前端数据处理研究,对水下滑翔机-潜标水下观测系统中的数据管理、前端数据处理、后端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数据提取和数据压缩两种前端处理方法。重点是基于CTD数据的原始存储格式,对前端数据处理采用的水声通讯协议进行了重新设计,优化了协议的载荷空间,提高传输效率。再次,在数据提取中,通过优化数据类型,实现了数据压缩率50%,数据失真优于10-5数量级。在数据压缩中,优选出水声通讯的数据帧压缩的算术编码算法,此算法与水声通讯数据帧结构适配性更高且占用计算资源较少,实现了温度和电导率数据压缩率75%,温度的均方根误差0.0022℃,电导率均方根误差0.0013 S/m。算术编码对象的拼接方式将影响解码误差,通过对比筛选出了一种插值拼接方案,该方案误差值的离散程度更低且平均值减小了10倍。以国内外海洋水文要素观测与数据质量控制的精确度级别作为误差衡量标准,验证了前端处理的数据失真满足误差要求。2020年5月在南海对前端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海试验证。海试中,温度和电导率数据总体压缩率达到了37.5%,数据误差与预期仿真结果一致,水声通讯协议的CTD数据增加到12组,验证了本文开发的前端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为海洋信息的声学观测网络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广泛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但研究发现多达25.6%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产生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死亡率比原发疾病更高。远端SINE会引发新的夹层,需进行二次手术。SINE的发病机理还不明确,研究发现其与支架引起的主动脉壁的力学损伤有关。本研究考虑血管壁的三维残余应力场,建立准确的数值仿真模型,对支架作用下的主动脉壁进行应力分析,并结合血管壁力学实验初步分析支架作用下主动脉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水下自主航行器,因其低功耗、长航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观测、军事侦察等领域。然而,由于水下滑翔机作业环境复杂,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难于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易产生诸如纵倾角振荡等干扰观测精度,甚至导致观测数据失效的现象,阻碍了水下滑翔机的应用。为此,本文以天津大学研制的Petrel 200水下滑翔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水下滑翔机纵倾角振荡问题,开展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以及纵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观测平台,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来实现下潜上浮运动,具有航迹可控、续航长、成本低等优点。在水下滑翔机下潜过程中,耐压壳体受海水温度以及海水压力的作用会发生压缩变形,从而使其浮力减小,耐压壳体的压缩变形量直接影响水下滑翔机的浮力控制精度,分析耐压壳体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压缩变形量,可以提升水下滑翔机的浮力控制精度,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进而提升航行经济性;另一方面,耐压壳体的重
水下滑翔机作为水下探测移动平台,以其运动噪声低、续航能力强以及布放方便等优势,在海洋环境探测、海底侦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研究水下滑翔机相关理论和应用,改善工作性能有着重大意义。复杂的海洋调查和工程任务要求水下滑翔机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运动状态,但是海洋密度、海水压力等因素的变化会对水下滑翔机运动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净浮力以及滑翔角变化对滑翔速度(矢量)稳定性的影响,寻找使滑翔速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也在与日俱增,资源占有量成为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油气消耗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南海地区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这些待开采的油气资源大部分位于深海区域,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开展,我国更加重视深海地区油气资源的开采。目前导管架调平技术主要以传统操作方式为主,使用专用的调平夹持器具分别对导管架四边支腿进行独立调整,经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应用于海洋观测与探测的新型移动平台,能够高效地在深远海环境下完成长时序、大范围、三维连续的海洋环境信息收集任务,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于海洋国防安全和科学探索。水下滑翔机依靠自身浮力变化和姿态控制实现锯齿状的运动形式,具有低能耗、高续航能力的优势。对比国外发展成熟的水下滑翔机,国内的水下滑翔机在航程提升和节能降耗方面仍存在较大空间。由于浮力驱动系统能耗在水下滑翔机总能耗中占比最大,因此
为解决当今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以局部共轭原理为基础的弧齿锥齿轮齿面设计理论和修正方法的不足,本文开展了线接触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方法的研究。首先建立了线接触弧齿锥齿轮齿面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控加工技术优势对传统的切齿加工过程附加切削运动,通过建立小轮理论齿面与加工齿面比对的齿面几何拓扑偏差模型以及机床调整参数修正数学模型,求得了小轮齿面加工补偿参数。最后通过有限元接触分析和数控切削仿真对研究结
水下滑翔机以其功耗低、噪声小、航程长、续航时间长、隐蔽性高的特点,逐渐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水下观测平台。而由于水下滑翔机所处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其在实际航行过程中无法实时按照预设航向进行运动。为了确保水下滑翔机具有良好的水下机动性、稳定性并保证水下滑翔机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航向控制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本文以“海燕”水下滑翔机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内部姿态调节系统与外部尾舵调节系统的航向跟踪能
由于实际道路测试存在效率低、费用高、时间短以及危险性高等诸多问题,所以发展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依托的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虚拟仿真测试能够有效的满足自动驾驶汽车大量的测试需求。本文研究内容是基于比亚迪唐SUV混动车辆,针对实际车辆的测试需求,搭建了高逼真的虚拟测试环境,开发了基于概率统计分布的多维度测试案例自动生成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下监测仪器平台,具有运行时间长、适用范围广、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目前主要应用于对海洋进行大范围、长时序观测与探测。此外,水下滑翔机还可用作虚拟系泊观测设备,进行定点或定深系泊观测。与传统的系泊观测设备相比,水下滑翔机虚拟系泊成本低,部署简单,维护方便,更适合系泊观测。目前,国外对使用水下滑翔机进行虚拟系泊观测仅进行了少量探索,国内在此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