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St ber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径均匀,约为50nm。采用偶联剂KH550与SiO2表面的羟基反应,将氨基键接到SiO2表面。氨基与溴异丁酸缩水甘油酯发生开环反应,在SiO2表面引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然后,通过表面引发ATRP,在SiO2表面接枝不同聚合物并将产物用于复合改性及制备“毛发”结构粒子。1.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得到的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用于改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SiO2-g-PS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均匀。流变性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裸”SiO2相比, SiO2-g-PS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断裂能。2.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用SiO2-g-PB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熔融共混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iO2及SiO2-g-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PET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热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g-PBA复合粒子在PET基体中分散比较均匀,使得PET/SiO2-g-PBA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高于PET/SiO2复合材料。3.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聚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制备SiO2-g-PDMAEMA。以SiO2-g-PDMAEMA为模板,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水解及静电吸附来合成“毛发”状SiO2纳米微球。研究了pH值、TEOS用量和水解时间等对SiO2纳米微球形态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TEM对产物结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H=4.0和CSiO2-g-PDMAEMA=0.25mg/mL,水解时间为24h36h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毛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