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强化处理硝酸盐的特性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已成为大势所趋。为寻找一种既高效、经济又绿色可持续的工艺以强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处理,本课题研究了由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组成的反硝化滤柱强化处理硝酸盐的特性,分析了丝瓜络、硫和铁不同质量比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的脱氮效率,对比分析单一丝瓜络填料反硝化滤柱和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的脱氮性能,并借助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添加硫铁复合填料对脱氮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最佳运行工况条件下考察反硝化滤柱处理实际污水厂二级出水的脱氮效果,试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20 g丝瓜络耦合380 g硫铁复合填料(Fe:S:水泥=5:2:3)作为反硝化滤柱的填料时脱氮性能最佳,启动成功后硝酸盐去除率稳定在94%以上,最高可达到100%,TN平均去除率约为83%,释放碳源充足,直至反应至60d,硝酸盐去除率仍有65%,TN的去除率仍有54%,较其他三组脱氮效果更好。(2)HRT=8H为最佳水力停留时间,此时反硝化作用彻底且副产物产量小,硝酸盐平均去除率约为97%,TN平均去除率约为86%,较HRT=20H和HRT=2H时更高。(3)对比分析丝瓜络单一填料反硝化滤柱(SG滤柱)和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SG-S/Fe滤柱)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SG-S/Fe滤柱构成异养-自养反硝化系统,具有低耗高效脱氮的能力,更耐抗冲击负荷,且添加硫铁复合填料有利于延缓碳源的释放,延长丝瓜络的使用寿命。(4)通过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SG滤柱和SG-S/Fe滤柱两反应器内的优势菌门主要有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髌骨杆菌(Patesci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Sulfurimonas和Hydrogenophaga菌属在SG-S/Fe滤柱中的相对丰度均有明显增长趋势,且相对丰度远大于SG滤柱。在SG-S/Fe滤柱中自养反硝化菌增长了约219%,异养反硝化菌增长了约33%,而SG滤柱中自养反硝化菌和异养反硝化菌相对丰度均降低了,因此,添加硫铁复合填料有利于富集自养反硝化菌,强化异养联合自养反硝化作用,提高脱氮效能。(5)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处理实际污水厂二级出水有较高的脱氮效率,当进水NO3--N为9~11mg/L时,NO3--N平均去除率约为85%,TN平均去除率约为39%,当进水NO3--N提高至11~20mg/L时,NO3--N平均去除率约为94%,TN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6%,期间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更好。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高效脱氮能力,对于污水厂的深度脱氮处理和提高出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纳米零价铁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但存在易被氧化和团聚的问题。本文利用资源回收的废旧棉纤维作为有机质前驱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棉纤维炭负载型零价铁材料(nZVI/CFs),解决纳米零价铁易被氧化和团聚的问题。考察nZVI/CFs应用于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氧化降解左氧氟沙星(LEV)处理抗生素废水和协同吸附还原铀酰离子处理含铀废水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采用浸渍法将棉纤维浸泡
我国夏热地区夏季高温湿热且持续时间长,极大地影响了室外空间的光热舒适性。在人们日益总是户外活动的今天,积极和有效地营造充分和时空适用的阴影空间,成为应积极追求的的目标之一,而可在相对固定的场所和范围,营造在一定时段内持续处于阴影之中的“常全影”空间,则是实现这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但面对不同人群和室外活动类型的反映在时空需求上的种种差异,还须进行差异化的“常全影”空间构建的适宜应对,以便室外人群活动空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稀土元素的需求也急剧上涨,而相关矿产的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冶炼废渣日渐增多以及稀土厂搬迁退役等问题使得废渣的处理处置迫在眉睫。本文对广东省某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厂的酸不溶渣、除放射滤渣和最终中和渣进行研究,以期为废渣的存放以及处理处置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浸泡实验来模拟浅地表埋藏时雨水对废渣中有害金属浸出的影响,探究其浸出机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傅里叶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室外工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极端热环境直接危害了室外工人的健康,对工作安全构成了威胁,降低工人的生产力。人体生理指标和热暴露时间的变化是评价极端热环境热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确定人体生理指标、认知能力和热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准确预测和评价极端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安全。2019年夏季,我们在广州地区的建筑工地进行了包括热参数测量在内的现场调查。获取了的热舒适调查、认知
本文针对某铅锌矿的实际工程需求,以高效利用超细粒级尾砂,降低附近环境压力,实现尾矿退库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前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学习国内外关于矿渣粉、超细粒级尾砂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以矿渣粉-水泥体系胶结超细粒级尾砂的构想。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物化性能分析,试验新型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强度以及流动性指标,并借助SEM微观分析,初步探索矿渣粉代替水泥的可行性。利用新型胶凝材料按
建筑外围护结构主要由屋面、外墙、门窗构成,建筑物向外界散失的途径中,屋面传热产生的能耗损失占建筑总能耗损失的25%-30%,屋面保温隔热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仍存在老化快、易燃烧、吸水率高等问题,亟需研发、应用新型保温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保温隔热材料的质量顽疾和安全隐患并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因此,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城市广州为例,从实际应用角度开展采用
近年来,地聚合物混凝土(GPC)因为具有环保、耐高温和低成本等众多优点备受人们关注。然而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GPC自身存在凝结硬化时间短、脆性大、强度不稳定以及硬化浆体干缩性大等缺点,不满足施工技术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开发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的地聚物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GC),本课题使用矿粉、粉煤灰、硅灰以及微硅粉作为UHPGC的胶凝材料,选择三种不同级配的砂子作为骨料,采用水玻璃以及氢氧化
传统抗震设计结构通过增强结构自身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在结构遭遇中小地震作用时,结构安全性有冗余;遭遇超出预期的大地震作用时,结构安全性可能不足。消能减震技术通过在结构上布置各类阻尼器来消耗地震作用时输入结构的能量,进而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保障结构的抗震安全。目前,阻尼器在工程减震控制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中小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较小,阻尼器无法充分发挥其耗能减震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先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逐渐规模化、密集化。但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与周边复杂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广州地区埋藏岩溶的存在,很容易发生围护结构成槽塌陷、基坑涌水、地面塌陷、周边环境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造成人员伤亡、施工机械损坏,这样既增加了工期,又增加造价。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岩溶地区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响应进行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
填埋场渗滤液的高氨氮特性使得传统生物处理工艺难以对其实现高效低耗脱氮。在氮素污染问题严重,总氮(TN)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寻找高效低耗的生物脱氮技术势在必行。本研究以某渗滤液处理厂的工艺改造为依托,采用A/O-SBR+EGSB-A/O-MBR+NF组合工艺,开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达标处理中试试验,验证A/O-SBR+EGSB工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耦合其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由于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