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目变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和清人补史艺文志(经籍志)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目的变迁和《尚书》的学术源流,理清了尚书学学术发展的脉胳,各个时代的书目区别和消长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梳理,为读者有效地利用尚书学典籍提供了一份比较全面、可信的书目。   本文共九章:   第一章:绪言部分,简述本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汉书·艺文志》书类及门派。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书类著录特征的分析,介绍了两汉《尚书》版本的源流,两汉尚书学在西汉以前的传授门派,以及尚书学与今古文之争的关系。   第三章:《隋书·经籍志》书类与尚书学发展。分析了《隋书·经籍志》书类著录特征及原因,介绍了“字指”之学和注疏体的发展对书类书目产生的影响,以及东汉之后的尚书传授情况。   第四章:《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书类。通过对两唐志书类的比较,分析两志著录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孔颖达和《尚书正义》对尚书学的影响。   第五章:《宋史·艺文志》书类与疑“书”之风。分析了《宋史·艺文志》书类著录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宋代学者疑伪梅赜献孔安国《古文尚书传》。   第六章:《明史·艺文志》书类。分析其著录特征以及秉承宋元《尚书》疑伪的新发展。   第七章:《清史稿·艺文志》书类,分析其书类书目出现的新特点,以及清代考据学与尚书学发展的紧密联系,清代学者最终确定了孔安国《古文尚书传》为伪书。   第八章:清代学者对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目增补。介绍了清代学者对正史艺文志(经籍志)补志概况,通过对补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类,总结了著录特点。   第九章:结论。对本选题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通过对泛在信息环境的内涵分析,总结出泛在信息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应满足知识化、载体多样性、情境感知性、用户适应性等新的挑战,并对当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此,以信息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是为了有效、可靠保存有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以保障未来数字资源的长期可获取性。提供数字资源的长期访问获取涉及到公共服务问题,而长期保存公共服务的开
指出高校图书馆微博存在定位不明确、内容主题混乱、实质内容缺乏等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确保高校图书馆微博具备信息服务、自我宣传、相互学习、建立联系四项基
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饶有兴趣地克服困难,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下,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术型社交网站作为虚拟科研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科研人员作为一个特
介绍OCLC建立的Worldcat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的设计思想及OCLC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图书馆资源和数字图书馆日常服务流程的方法,分析在云计算环境下Worldcat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层级
指出现有关联规则可视化模型在数字图书馆的书籍量多时会造成界面紊乱、难于显示整体信息等问题,通过对现有关联规则可视化模型的改进,提出基于菱形图的关联规则可视化模型。根
目的:  以国家相关远程诊疗项目建设规划为指导,结合国家两期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和经验教训,依托现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开放获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自2004年以来,开放获取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向着开放数据和开放教育的方向发展,开放教育资源是开放获取运动发展成果之一。在此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本论文的第1~2章主要是介绍图书馆关联数据的研究背景,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思路和方法;调研图书馆关联数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