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约缺水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用水量也随之增加,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水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威胁着城市的水环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进一步恶化。基于此,本文以水环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为目标,对呼和浩特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从水环境承载力的承载媒介(水资源量和水体质量)入手,以水环境承载力的承载对象(资源供给状况、污染承受能力、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为基础,建立了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供需比、水资源利用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恩格尔系数、人均GDP、城市化水平、污径比、城市生活污水BOD5/COD、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重复用水率等12个指标组成的呼和浩特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其次,构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呼和浩特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现状评价,找出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运用回归分析和BP网络方法,构建水环境承载力预测模型,对呼和浩特市未来1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2007年呼和浩特水环境承载程度表现为“差”,水环境状态表现为“脆弱”通过两种预测方法的比较,BP网络的预测效果较好,BP网络预测的评价结果为,呼和浩特市2011年~2020年水环境承载程度表现为“差”,水环境状态为“脆弱”。
呼和浩特市水环境承载力主要受城镇恩格尔系数、城市化水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重复用水率等因素影响。由此提出,要使水资源、水环境状况能够较好地支撑呼和浩特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考虑控制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相对平稳发展,避免人口过度集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加强工业用水技术的改革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重复用水率得到提高;同时要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提高污水处理量,减少污水排放量,最终达到提高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