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引流量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引流量的增多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目前已知有多重因素可影响甲状腺术后引流量。本文拟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负压引流置管时间等因素与甲状腺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探讨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引流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87例行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性别、年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高血压、糖尿病、负压引流置管时间等因素与甲状腺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探讨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引流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男性于术后0-12h引流量、术后12-24h引流量、术后24-36h引流量及拔管时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性别可显著影响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引流量。(2)青年组甲状腺手术患者(25岁≦年龄<45岁)、中年组甲状腺手术患者(45岁≦年龄<60岁)以及高龄组甲状腺手术患者(60岁≦年龄≦80岁)3组不同年龄组患者在术后0~12小时、术后12~24小时、术后24~36小时及术后总引流量间均有明显差异,年龄对术后各个阶段引流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01)。(3)正常组(20kg/m2≦BMI<23kg/m2)、超重组(23kg/m2≦BMI≦25kg/m2)及肥胖组(25kg/m2<BMI≦28kg/m2)3组患者于术后0-12h内引流量以及术后12-24h内引流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于术后24-36h引流量(P=0.048)及拔管时总引流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5)。患者BMI对术后24h以后引流量、总引流量间有一定影响。(4)低血清白蛋白组(34g/L≦血清白蛋白<45g/L)、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5g/L≦血清白蛋白≦55g/L)、高血清白蛋白组(55g/L<血清白蛋白≦62g/L)三组间术后0-12h引流量、术后12-24h引流量、术后24-36h引流量及拔管时总引流量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患者术后0~12h引流量影响尤为明显(P<0.001)。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甲状腺单侧全切除术术后总引流量具有显著影响。(5)低引流时间组(3天)、中引流时间组(4天)、高引流时间组(引流时间≥5天)。3组间于术后0-12h引流量、术后12-24h引流量、术后24-36h引流量及拔管时总引流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引流管放置时间对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引流量具有明显影响。(6)患者是否合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0~12小时、术后12~24小时、术后24~36小时及术后总引流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术后0-12h引流量、术后12-24h引流量、术后24-36h引流量及拔管时总引流量同未合并上述疾病的手术患者相比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血清白蛋白和引流管置管时间对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具有明显影响;术后0-12h引流量以及术后12-24h引流量均受到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及置管时间4项因素影响;术后24-36h引流量有5项影响因素:性别、年龄、BMI、血清白蛋白及置管时间。(9)引流管置管时间对于术后0-12h引流量、术后12-24h引流量、术后24-36h引流量及拔管时总引流量都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行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血清白蛋白以及引流管置管时间对患者术后引流量具有影响,而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患者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认为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术前血清白蛋白及引流管置管时间等可能影响负压引流的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提前预见引流量增加的可能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如建议患者控制体重,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保证引流通畅。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预防和检查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方案。
其他文献
研究改性白炭黑N98和W99部分替代白炭黑ZEOSIL 165N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白炭黑N98和W99填充的胶料Payne效应降低,改性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胶料加工性能好;改性白炭黑N98和W99部分替代白炭黑ZEOSIL 165N对硫化胶的硬度和定伸应力影响较小;改性白炭黑N98和W99结构度低,胶料燃烧产生的烟密度较大。
乳腺癌作为目前最常见的癌症,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通常依赖于经验丰富的病理学专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数字病理图像中,帮助医生完成乳腺肿瘤识别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对乳腺组织病理图像块的分型和细胞核的分割工作。根据分析组织病理全切片来进行乳腺癌诊断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判断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全切片是否含有癌细胞转移,以辅助乳腺癌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初次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进行单中心、随机、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服药依从性的不同状态与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及放化疗后初次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共209例,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计算3年总体药物持有率,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好、中等、差不同状态的三组。在此,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计算入组患者
目的:综合分析接受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与月经史、孕次、民族、下生殖道微生态状况及生殖系统疾病间的关系,探讨CE相关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CE诊治提供新临床思路,以期改善不孕症患者的生殖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9月间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助孕治疗的399例不孕症患者,检测子宫内膜跨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并探讨分析RA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与甲状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RA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300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将RA患者按甲状腺功能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共五组,收集五组间的一
目的:通过测定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肾动脉阻力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与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共183例(健康体检人群47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71例;2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组65例)。记录受试者的年龄、病程、性别、体重指数(BMI)、尿蛋白/肌酐比值(ACR)、血清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HbA
目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仍然是全球重要的癌症,将近超过一百万的新病例,在全球癌症每年发病率中排名第五位,在全球癌症每年死亡率中排名第四位。进展期胃癌易出现腹膜转移,死亡率高,预后差,其中腹膜转移是导致进展期胃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腹腔热灌注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腹腔游离癌细胞,预防腹膜转移和局部肿瘤复发,并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证实。本研究旨在探索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在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其引发的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危害极大。本研究基于已经被证实可作为良好的弓形虫诊断抗原的膜表面蛋白2(SAG2)和致密颗粒蛋白7(GRA7)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弓形虫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选择了更敏感的SAG2为诊断抗原,检测了2 673份动物血清,其中藏羊(Tibetan sheep)血清9
目的:研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速率ESR、降钙素原PCT)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探讨其对术后患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有无吻合口瘘分为实验组(吻合口瘘组)25例,对照组(无吻合口瘘组)125例。研究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及术后第1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青海地区汉族、回族、藏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适用性,利用FRAX预测本地区汉族、回族、藏族T2DM患者骨折风险,为本地区T2DM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提供治疗阈值,从而对本地区汉族、回族、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