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1981年,我国才出现了第一家非营利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就总体而言,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发展数量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来看,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它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绩,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蕴含的强大发展后劲也令世人瞩目。当然,毕竟我国的基金会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就其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基金会,发展历史悠久,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通过对美国基金会历史到现实情况的整体了解,并结合对其典型基金会的研究,认识到美国基金会在运作方面存在的优越之处,以及在制度、监督等外部条件上的有力保证,由此,本文试图探究我国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创新,特别是内部治理上应当有哪些改变,制度和社会应当怎样配合,从而尝试为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要介绍我国非营利基金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了我国基金会的发展背景,总结了我国基金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二章集中分析阐述了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模式,从基金会成立的途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三章在前一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影响我国基金会发展模式的相关制约因素作出了分析,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探讨完善和促进我国基金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章概括分析介绍了美国非营利基金会发展情况,从历史、文化、现实等多个层面将美国的情况展现出来,尤其是基金会发展的相关法律规定、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等,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第五章集中阐述完善我国非营利基金会发展模式的对策思路。主要是基于对前面问题的分析,并在对美国基金会发展经验进行有益借鉴的基础上,从加强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内部治理、营造良好社会慈善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