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主供给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山东工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农村地区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第一个一百年的来临之际,“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中国农村再一次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农村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更是因为农村关乎着民生,关乎着最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公共产品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举足轻重。然而,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是不争的实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急需新鲜血液的输入。自主供给作为公共产品最原始的供给模式,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供给不足,但始终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供给过程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使得自主供给陷入不可能的困境。那么自主供给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模式吗?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社会资本为走出自主供给困境提供了路径。乡村社会资本所体现的关系网络、信任和规范可以约束个人在自主供给中的投机行为,从而影响农户在自主供给过程中的决策行为。  为了明确乡村社会资本在自主供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以农户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依据山东省646份农户样本的调查数据,对农户自主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社会资本的文献,选择因子分析法计算各维度社会资本指数,再将各维度赋权加总,计算得到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和村庄集体社会资本综合指数。其次,在分析农户自主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行性上,建立博弈模型并分析各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户自主供给公共产品参与意愿的作用机理。最后,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各层次及各维度下的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影响及效果。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可得:乡村社会资本由社会网络、信任、声望、参与和规范等不同维度组成,当前中国农村的社会资本存量较为丰富,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水平较高,但是农村社区的社会网络规模较小,参与水平较低。此外,从总量上看,农户个体和村庄集体社会资本均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各维度下的社会资本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程度有差异。个体社会信任、声望、参与和规范可以增强农户自主供给意愿,而农户个体社会网络则会削弱农户参与自主供给的意愿。集体社会网络和社会互惠有助于激发农户参与自主供给的意愿,集体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则会抑制农户的自主供给意愿。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成熟市场中管理层收购所采用的融资模式,从理论上讲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债务性融资通常占到80%以上的比例,但是随着近几年对债务融资主要工具之一的垃
公益行为已深深根植于社会活动中,公益基金会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公益的发展,体现了人文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资金得到优化配置。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以来,我国
一、选题背景 2004 年6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经过多年的酝酿之后正式颁布了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II)。并决定从2006 年底开始在10 国集团首先实施该协议。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