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新阶段贫困治理的主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长期贫困治理重点在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对东部地区的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形成某种程度的忽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愈突出。本文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以益贫式增长理论来指导民族地区的贫困治理实践,着力探讨如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让少数民族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贫困理论、益贫式增长理论进行梳理,系统地归纳了经济增长与贫困治理的关系;其次,深入到连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连南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进行诊断;再次,总结连南的贫困治理实践,分析其成效与存在问题,为新时期的贫困治理的推动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从益贫式增长视角出发,结合连南的宏观经济现状与贫困治理实践,提出新阶段连南贫困治理的路径选择。新阶段连南的贫困治理将是经济增长——分配机制改革——贫困治理三位一体。经济增长是贫困减缓的强大动力。在连南的贫困治理中,坚持发展经济毫不动摇,通过构建具有连南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来促进和巩固经济增长的内源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分配机制对贫困治理也有着重要影响,它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起步问题和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分配机制的改革将是自上而下的,从省级的财政政策到连南县级的财政支出结构,为的是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公平性。最后,贫困治理的推进在微观层面上离不开能力的培养、创新主体的培育,离不开小额信贷的支持,离不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