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除湿降温影响因子优化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蔬菜、花卉、盆景、苗木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温室生产栽培模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个半封闭系统,温室的温度调节功能极为有限,尤其是在湿热地区的夏季,强烈的“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国内外专家在温室降温效果方面已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湿热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并结合我国温室降温的研究现状及基本国情,提出了液体除湿降温系统新方案。 液体除湿降温系统是对现行湿帘—风机蒸发降温系统的改进。室外空气在进入温室前,先被氯化钙溶液喷淋除湿,以降低其相对湿度,之后,除湿后的空气穿过湿帘进行蒸发降温。 本课题在对液体除湿降温原理、空气与除湿剂溶液表面间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液体除湿降温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对影响除湿降温效果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试验。 综合理论分析及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进口空气温度、进口空气相对湿度、溶液温度、溶液浓度对除湿后空气相对湿度有显著影响。当溶液的流量为3.478×10-4m3/s,进口空气的流量为1.764m3/s,最佳的气液流量比为5.072×103时,可建立除湿后空气相对湿度关于以上诸因素的数学模型: (?)0=-202.45+6.325ta+2.8125ha+0.375ts+1.8125cs-0.0625taha-0.0625tacs (?)0表示出口空气相对湿度,ta表示进口空气温度,ha表示进口空气相对湿度,ts表示溶液温度,cs表示溶液浓度。 试验表明,当进口空气的温度在33℃以上,进口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上,溶液的温度在25~34℃之间,溶液的浓度在40~46%之间时,系统可以达到理想的除湿效果。
其他文献
在传统IMD薄膜热压与薄膜热成型的薄膜拉深工艺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分析了IMD薄膜拉深成型工艺以及拉深高度对工艺的影响。其中温度、压边力等对产品成型
改进和完善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为提升广大中小公司的竞争力提供必要的法律资源,是中国公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在上市公司的管治成了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之后,本文面向
期刊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在评标过程中的权重日益增加,其编制水平直接影响着投标单位能否中标。本文从工程评标方法的角度,探讨了与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相关的问题。
管道运输是继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第五大运输手段,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石油的主要集输方式。但是,泄漏已经成为当今输油管道运行的主要故障,特别是输油管
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地集中的地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山地历史小城镇。它们是山地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类聚居环境,具有鲜明的
经济全球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不断加剧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复杂、矛盾的文化发展态势。作为一系列价值观念载体的文化所发生的冲突,实质是不同价
在步入新世纪的初期,我国的国有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临许多问题。相对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柱地位而言,问题的严重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使我们不能不为之担
侧围外盖板零件料厚较薄,且产品结构复杂。通过对零件冲压工艺性分析,合理安排工序内容,并采用预冲孔方案,提高产品品质。在模具设计方面,用旋转斜楔代替双向斜楔,优化模具结
公共选择理论根据“经济人”的假设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官僚所追求的目标函数是预算规模最大化,并提出了解决官僚问题的思路。官僚理论对于解决我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