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景点介绍的目的在于传递旅游信息,宣传本土文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旅游景点的英译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向外国游客介绍当地文化的途径。旅游资料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纵观今天国内的旅游翻译文本,文化差异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旅游文本的翻译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不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对外发展。以敦煌旅游翻译为例,尽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一无二的佛教文化,但其旅游文本中的英译本却存在很多问题,译本质量有待提高。本研究以翻译研究中的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敦煌旅游文本中佛教文化的翻译为例,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探究。顺应论指出,语言的应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是语言的三大特性。翻译涉及源语言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源语言和译入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这三大特征。翻译就是译者在语言内部层面和语言外部层面进行一系列选择的过程。语言内部指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风格,词汇,句子结构和含义);语言外因素即交际语境(包括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语言结构)对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佛教文化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这四个方面的顺应在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的选择既发生在心理层面,也发生在物理,社交层面,更发生在语言结构的层面。这四个因素相互关联,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过选取例证并对例证进行详细的描述性分析引证和结合顺应论,作者分析了敦煌旅游文本的英译本中存在的不足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正策略。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充分考虑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语言结构这四个方面的顺应,旅游景点的翻译才能实现交际目的,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