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淬火对压铸模具寿命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压铸工艺以其产品复杂化、精密化、轻量化、节能化等适应现代制造业要求的特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国内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我国压铸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作为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压铸模具费用约占到压铸成本的1/3,其服役时间是压铸企业重点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EDS)以及力学检测等材料分析方法,研究了双重淬火与常规淬火工艺对模具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双重淬火工艺对压铸模具使用寿命的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常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双重淬火工艺在保证H13、1.2344模具钢强度、塑性、硬度的基础上,提升了韧性,从而减小模具受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综合作用而开裂的风险。②试验结果表明双重淬火提高了两种模具钢的热稳定性,抗回火软化性能得到提升,能够改善材料的抗热疲劳性能。回火过程中,材料的硬度在前5个小时内的下降趋势相同,之后,双重淬火试样的硬度下降速度减缓明显。③相比于常规淬火,双重淬火能够达到细化晶粒的效果。结合晶粒度和马氏体位向,得出双重淬火的第二次淬火符合非平衡组织中速加热转变特点,出现晶粒边界效应。④EDS结果和OM分析表明双重淬火的高温预处理能够促进合金碳化物的溶解,改善合金元素特别是Cr、Mo、V元素和碳的偏析,得到更加均匀合金元素分布。这也导致板条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力学性能得到提升。⑤OM结果显示,常规淬火后得到马氏体不是以单一种类的形式存在,而是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混合的形式。其中,1.2344钢的板条马氏体含量要多于H13。双重淬火后,两种材料几乎得到了全部的板条马氏体,并在第一次淬火的粗大原奥氏体晶粒内按照粗大马氏体的位向排列,但马氏体的板条明显得到细化。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热疲劳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模具钢的使用寿命。
其他文献
在传媒业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多样的综艺节目形式可以满足各类受众的信息需要,其中,娱乐综艺节目异军突起并且不断迎合时代与市场的潮流,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成为当下最受年轻
求解最优潮流问题(optimal power flow, OPF)的凸松弛技术可将非凸的OPF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并在精确松弛的前提下获得原问题的全局最优解。近10年来,该项技术已成为国内外
目的:研究深圳宝安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整合子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93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检测、
建立了双脉冲电流下TIG焊熔池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通过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和热物性参数,强烈耦合控制方程组对双脉冲TIG焊熔池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周期性变化的焊接熔池温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使评价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进行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4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中西方话语互动存在不对称的现象,从中西方修辞差异的角度探究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带来的交际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修辞意识,既能读懂话语背后的动机,又能利用西方修辞
目的 探讨基于4R危机理论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
采用大田试验方式,以西北地区高原夏季主要栽培蔬菜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水分(75%、65%、55%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当地施肥量、节肥20
研究隔沟灌溉下芥菜生物量及重金属富集与转移特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于2014年3月—2015年11月实施,设置灌水频率(I3、I4、I5分别为灌水3、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