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沿神经分布的皮损和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其神经痛常发作剧烈、持久,甚时让人无法忍受、痛不欲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许多临床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该病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夹脊电针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等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检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三项含量的变化,对上述疗法的临床疗效、抑郁状态改善及镇痛原理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急性期)患者共120例,通过随机分组和排除后治疗组(夹脊电针组)有52例,对照组(西药组)有57例。夹脊电针组给予电针夹脊穴为主配合局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消炎痛片和甲钴胺片治疗,两组每个周期均为10天,共观察一个周期。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镇痛效应、综合疗效、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三项(IL6、IL8、TNFα)含量变化。结果:1.两组疼痛改善对比,治疗前VAS评分二者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情况各自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夹脊电针组在减轻HZ的疼痛程度上明显优于西药组。2.镇痛疗效对比,夹脊电针组愈显率达84.6%,总有效率达100%;西药组愈显率为63.1%,总有效率为85.9%。二者镇痛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综合疗效对比,夹脊电针组治愈率为67.3%,总有效率达100%;西药组治愈率为45.6%,总有效率达84.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抑郁状态改善对比,治疗前抑郁程度评分二者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情况各自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夹脊电针组改善HZ患者抑郁状态明显优于西药组。5.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三项含量变化,治疗前细胞因子三项含量二者均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细胞因子三项治疗前后含量各自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夹脊电针组降低血清中的IL6与IL8含量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降低血清中的TNFα含量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1.夹脊电针组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较优地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促进受损神经及疱疹的康复,是治疗该病较优化的方案。2.二组对该病的临床效果都较好,但夹脊电针组在疼痛缓解程度、镇痛疗效、综合疗效、改善抑郁程度几方面都强于西药组。3.二组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6、IL8、TNFα含量变化均不同程度降低,夹脊电针组降低IL6和IL8不一定强于西药组,但是降低TNFα则明显强于西药组,说明夹脊电针组降低炎性因子的能力更强,这也许是夹脊电针组比西药组整体疗效更好地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