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审美观的景观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aaxz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促使人们警醒和反思,于是生态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起始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态学”(Ecology)研究,通过人们对大自然作为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了解,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飞越。“生态学”从开始的针对自然领域的科学研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复合生态学”研究。以此为基础,出现了结合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跨学科研究,开启了“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生态美学”的研究便是其中之一生态美学(Ecoaesthetics)是在复合生态学基础之上,作为哲学分支的美学思考。生态美学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生态学和美学两个学科的交叉,而是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生态美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的生态美学研究才得到真正蓬勃的开展。不同的是“我国生态美学研究大多采用哲学分析的方法,而国外生态美学则大多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生态审美观”是在生态美学基础上的新的审美观念,它与以往的审美观念有什么不同?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它如何去指导审美创造的实践?这些问题在国内的研究还比较少,这正是本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城市生活是现代文明的进步标志,然而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垃圾围城、交通堵塞、资源枯竭等问题致使城市这个生态机体的健康出现问题,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而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出现身体机能的缺乏活力,人与人关系的疏离,社会道德的偏差,从而越来越不适应环境。这些都使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和谐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了人类尤其是我国新的追求目标。人们已经意识到,光靠对物化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需要在观念层面进行改变。“生态审美观”以它同时具备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于一体的特点,对这些新目标的达成具有指导意义。城市景观既是城市生态机体的一部分,也是连接其它各部分及人类生活的血脉。对于已经完成了建设任务的城市环境来说,用于更新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改善城市环境很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以城市生态学及景观营造学作为两大科学支撑,对“生态审美观”进行应用性研究。如何将“形而上”的生态审美观转换到“形而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时下中国正在流行的“城市化妆运动”和大量的景观建设是否符合生态规律及生态审美标准?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及设计案例的研究,以期总结出一些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符合生态审美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对总结出的生态审美观的观点加以印证。而最终的目的是为城市生活“诗意的栖居”提供审美参照及实现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高校道德教育的使命在于使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生成的规律相契合,始终满足其发展性的道德需要。然而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资源的匮乏,大学生道德实践平台
每当夜晚来临,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的陆家嘴和外滩被璀璨的灯光装点得美轮美奂,直观地展现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成就。灯光背后,也难免存在不透光的角落。“美女高管”携
纸杯方便携带和使用、价格低廉,是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常见的喝水工具,几乎每个家庭和单位都会准备一次性纸杯,用完就扔掉,既卫生又方便。纸杯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产品,其质量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有独到的见解,流传至今的陶冶成才观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之一,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
在安徽砀山果园场进行了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梨木虱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较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速效性略差,但防效较好,药后5d防治梨木虱效果达96%以上,且持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地铁以其快捷、安全、智能等特点成为当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主流方向。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大量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也随之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祖国”这个流行的中国概念是如何与中国传统绘画改造一并形成的。它研究的是1950年代初的新中国艺术。论述的两个前提需要进行说明,首先,本文所涉及到的时
矿冶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矿冶业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时期矿冶业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直接推动着当时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冶矿的开采
活跃于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的浙东文人,大抵兼理学家、文学家双重身份于一身,并以乡缘、师缘作为主要的联系纽带,在当时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