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及其市场反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西方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术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兴起,盈余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背景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受到关注。市场的制度性特征、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等政府行政手段的影响,使上市资格在中国成为一项具有很高价值的“壳”资源。未上市公司想方设法取得上市资格,已上市公司会想方设法保住上市资格,以便能够利用资本市场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规定:对于最近三年发生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将责令该上市公司暂停股票交易。若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亏损,上市公司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也就是说,保有上市资格是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存在退市风险。公司是否亏损,即会计利润是否为正是上市公司会否受到退市惩罚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保牌,亏损上市公司会想方设法扭亏为盈。然而,上市公司出现亏损非一日之故,积重难返,往往不可能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其经营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亏损上市公司会有强烈的诱因进行盈余管理。以往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多以可操控性应计等会计手段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弹性的减小,证券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和完善,会计手段盈余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加上学术界对会计手段盈余管理研究的深入使得市场投资者对会计手段盈余管理的认识度提高,公司必然会寻找新的更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2005年后,国外学者开始重视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研究,研究表明公司会通过操纵真实活动等非会计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Cohen(2008)的研究发现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操纵盈余管理行为,但交易操纵盈余管理活动却显著增加。在中国,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受到压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客观上应该提高了盈余质量。那么,新会计准则是否会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影响?是否也如美国SOX法案一样会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由会计应计操纵转向进行真实活动操纵?本文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逻辑回归模型分年度研究了我国2004-2009年亏损上市公司扭亏动机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得出结论:应计项目操纵仍是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主要手段。但是,应计项目操纵程度近年来有所下降,而真实活动操纵型盈余管理则逐年增加。这种趋势在2007年后更显著,表明新准则确实对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只有当投资者无法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时,盈余管理才是有现实意义的。关于投资者能否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有些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而且,以往关于盈余管理市场反应的研究都是以总的盈余管理程度为研究对象,并未区分盈余管理不同手段进行研究。事实上,投资者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认知程度并不一定相同,很有可能投资者可以识别出其中一种而不能识别另一种。本文第二个研究问题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亏损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是否会有不同的市场反应。亏损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上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多数投资者进行亏损公司的投资决策时都会比较谨慎,都会意识到扭亏为盈的亏损公司可能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在已经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投资者必然会对亏损公司的会计盈余数据更加关注,多加研究。比起其他公司,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更有可能被投资者识别出来。若是投资者确实能够识别出亏损公司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种识别会达到什么程度?投资者能否区分公司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并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些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市场投资者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反应。回归结果并未发现显著的证据证明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反应。同时发现,投资者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别。市场对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行为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行为。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并重点评述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市场反应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部分:理论分析。定义本文的两个主要概念,将亏损公司定义为会计净利润小于零的公司,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制度范围内,运用会计方法及非会计方法来调节会计利润,以满足管理层私人利益或实现企业当期价值最大化的误导性的、降低盈余质量的各种行为。介绍我国亏损公司特有的盈余管理动因,最后从成本和实施可能性两个方面分析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研究。在这部分,首先对亏损公司盈余管理相关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两个基本假设:假设1:亏损公司扭亏为盈可能性与其应计项目操纵程度成正比。假设2:亏损公司扭亏为盈可能性与其真实活动操纵程度成正比。本文选取我国2004-2009年度的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年度对亏损公司扭亏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实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分年度Logit回归结果显示:假设1在各年度均通过检验,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在各年度都对亏损公司扭亏有显著贡献,假设2仅在2007、2009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扭亏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从主要依赖应计项目操纵向应计项目操纵与真实活动操纵并重转变的趋势。将研究年度分为新准则期与旧准则期,分别对两个时期的扭亏公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准则的实施促使了扭亏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第五部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场反应研究。本文以2004-2009年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检验了资本市场对扭亏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程度。回归结果显示,市场投资者虽然有公司会进行应计操纵盈余管理的意识,但并未有显著证据证明投资者能够识别出公司应计操纵盈余管理程度。而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尚未受到投资者的重视,投资者既无法识别真实活动操纵,也没有公司会进行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的意识。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启示。这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结果做出总结,提出本文的不足及局限性,提出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盈余信息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并可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信息含量。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立足于盈余管理手段的视角,分析了扭亏公司管理层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偏好。有助于监管部门制定对应的监管方法规范上市公司的不同盈余管理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分年度研究了扭亏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了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时间趋势,探讨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完善相关法规,改进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可信度。(3)分析了市场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反应,丰富了盈余管理反应方面的研究内容,提醒投资者关注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手段。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本文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仅在大体上分为应计项目操纵和真实活动操纵两类,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2)本文在研究时忽略了应计项目操纵和真实活动操纵之间的替代性,而这可能会对研究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全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
茶食品是新兴的饮食时尚,吃茶更加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发挥茶叶的多种保健功能。分析了茶食品的概念,论述了发展茶食品的必要性,阐述了茶食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在创新型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主线。企业之间产品品种和质量的竞争愈演愈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占
2006年,证监会颁布了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最大的改革在于有关非公开发行(也称“定向增发”)的规定的变化。新出台的办法降低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要求,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0~54岁.全部行MR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并
<正>《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教参》)三种期刊是中等化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其发表的论文有权
<正>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⑵掌握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⑶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
悟空戏在戏曲舞台上非常丰富,无论京剧、昆曲还是绍剧都有大量风格不同的齐天大圣,驰骋在南北戏曲舞台上。能演猴戏的演员很多,但并不是画着猴脸,拿着猴棍,能翻两个猴跟头,嘴
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解决了传统直流受端的换相失败问题,目前葛洲坝—上海直流系统正在进行受端柔性直流化改造的方案论证,而焦点在
<正>日前,清华大学童林旭教授所著的《地下建筑学》问世。开卷初学,不胜惊喜。这无疑是一部具有开拓和奠基意义的著作,因为它在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三个层次上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