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和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分析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上的临床适应症及疗效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对我院2006.6-2009.6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随机抽取29例,均为行走摔伤,术前双髋正轴位X片对比,骨的机械强度按照Singh分级(见附录)均在3级以上,其中15例合并有内科杂病,合并有高血压7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糖尿病1例,既有高血压又有冠心病2例。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DHS内固定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65-73岁,平均年龄68岁。按Tronzo和Evans分型:Ⅰ形9例,Ⅱ型6例,Ⅲ型4例;PFN内固定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68-74岁,平均年龄71岁,均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时间,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有无股骨头坏死,髋内翻畸形,患肢短缩,内固定松动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内置物断裂,继发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DHS组2.86个月,PFN组2.79个月,无显著性差异.肢体短缩:DHS组治疗不稳定型病例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1.18cm,PFN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0.83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HS治疗稳定型病例患侧较健侧平均短缩0.89cm,整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短缩0.95cm,与PF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患髋功能: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DHS治疗稳定型病例与PFN组均优良,DHS治疗不稳定型病例评分可,2例患者出现轻度髋内翻畸形。结论:1.在患者骨的机械强度理想情况下,DHS和PFN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应严格掌握临床手术适应症,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DHS作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治疗稳定型(Evans分型Ⅰ型和Ⅱ型)的术后疗效明显好于治疗不稳定型(Evans分型Ⅲ型、Ⅳ型和Ⅴ型),应将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作用DHS的手术适应症,而PFN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疗效较满意,术后并发症几率大大降低,因此,PFN内固定更适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等创伤程度方面需进一步比较分析,对于骨质疏松较严重患者(Singh分级3级以下),采取何种内固定方式需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本研究系以根据《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标准(实验)》编写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所出版的三套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对三套教科书中的六个模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三甲医院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现状,探讨PO(钢板)与IIN(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2007年1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锁定钢板断裂的原因、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到2011年9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创伤学组收治的48例股骨干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其
脑缺血是临床上许多疾病和手术中常见的病理过程,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中,各种信号物质、炎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正常成年国人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并研究其男女间的性别差异,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治疗各种严重膝关节疾患时
研究背景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是由多种创伤和疾病所致,不能通过正常及时有序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的创面。临床上多指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
目的: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面部先、后天软组织缺损凹陷,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影响,一般都有很强的求治愿望。解决这种面部软组织的缺损,关键是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进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而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词语的出现是语言发展中重要的一方面,新词语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表示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自噬的激活情况及其表达的时程变化,探讨自噬这一细胞行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以期为蛛网膜
目的:动态观察Hartley豚鼠关节软骨退变的形态学改变,并监测其血液和软骨相关生化指标,探讨Hartley豚鼠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中SDF-1/CXCR4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AMD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