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对富营养化水体中三种常见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是生物生长的一种必需营养元素,被认为是除N、P元素之外藻类生长中最重要的一种元素。本论文以富营养化水体中三种常见的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小颤藻、四尾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Fe3+浓度下(0,10,100,1000,10000,30000 nmol/L)三种藻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情况,并对三种供试藻的一些重要生理指标如生物量,叶绿素a质量浓度等分别进行了研究。此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Fe3+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四尾栅藻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 ) Fe3+浓度在0 -1000 nmol/L范围内,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当Fe3+浓度增加到30000 nmol/L时,在培养的前20天内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长受到促进,但随后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迅速下降。电镜照片显示,这个现象是由于细胞死亡或自融所致。随着Fe3+浓度的增加,铜绿微囊藻对N、P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增加。在Fe3+浓度为10000 nmol/ L时,铜绿微囊藻细胞对Ca2+、Mg2+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在Fe3+浓度为30000 nmol/L时的吸收量。( 2 )低Fe3+浓度使小颤藻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Fe3+浓度的增加,小颤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增加。Fe3+浓度为10000 nmol/L,指数生长期的比增长率最高。随着Fe3+浓度的增加,小颤藻细胞对N、P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增加,在Fe3+浓度为30000 nmol/L时,小颤藻细胞对Ca2+、Mg2+离子的吸收小于在Fe3+浓度为10000 nmol/L时的吸收,与铜绿微囊藻的情况相似。( 3 ) Fe3+浓度在0 -10 nmol/L范围内,四尾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当Fe3+浓度高于10000 nmol/L时,四尾栅藻的生长随Fe3+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Fe3+浓度增加至30000 nmol/L时,生长未受到抑制。随着Fe3+浓度浓度的增加,对营养元素(N、P、Ca、Mg)的吸收增加。不同Fe3+浓度处理对四尾栅藻细胞表面结构影响不明显,四尾栅藻对金属的耐受性较强。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文冠果壳苷对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 beta peptide fragment 1-42,Aβ1-42)致痴呆小鼠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Y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能源需求急剧扩张,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尤其是西方发达国
目的研究文冠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迷宫法、避暗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Y迷宫法及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的
选取2008—2011年湖北省7个暖干类暴雨个例,利用GFS的0.5°×0.5°再分析资料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暖干类暴雨过程中,正涡度平流不是大范围出现,而是以正涡度平流核的
从一次高空槽和华北气旋影响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落区预报出发,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1年7月29—31日
现如今,在中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上升,高校周边的商业也被快速的带动和发展了起来。在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放方便了周围人
自提出之日起,“模因”便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模因论是基于文化传播的理论,其核心是“模仿”。正如生物基因的生存依赖其特定的生物环境,模因的传承也仰仗相应的文化环境
以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详细调查了太子河北支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应用重要值计算了太子河北支河岸带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
目的:探讨RVG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值与颌骨质量指数(bonequality index,BQI)、下颌骨皮质指数(mandibular cortical index,MCI)的联系以及RVG骨密度分析、
利用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甘肃省榆中县地面观测站每日8次云量资料和同期NCEP每日4次等压面资料,由NCEP资料构造预报因子,以总云量和低云量为预报对象,分析预报因子和预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