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心理分析的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_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于行政类建筑的印象都过多的集中在其高高在上的建筑形象上,而对其建筑内部交通空间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有所忽视,特别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所实施的设计方案还停留在表面,甚至是依靠后期的二次装修来弥补不足,这严重阻碍了服务型政府的有序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类型得到了大量的新建或改扩建。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之际,作者为了贯彻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营造亲民、便民的政府形象,本文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出发,以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调研考察等方法,对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文章主要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结合办理市民的行为心理需求,分析现如今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设计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框架结构、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并界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研究分析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的发展历程,针对当前其内部交通空间在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归纳总结出了时代背景下的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的要求。第三章通过相关理论基础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出了人在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中的行为心理需求,及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并结合相关案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设计的要求。第四章通过对行为心理下的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四个基本设计原则,进而总结出了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的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空间的设计策略。第五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指出了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内部交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希望由作者归纳总结出的关于此类建筑内部交通空间的设计方法与策略能对以后的建设提供实践与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农业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根本,人们于劳作田野之上为更好的生存而聚居产生了农村聚落。成都平原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拥有发达的农业文化,其上的农村聚落随农村社会
历史街区是城市老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体现了该城市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建筑风貌,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国外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初
基于可拓学的参数化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是建筑学、参数化设计与可拓学三方面内容相交叉的研究领域。该研究旨在将可拓学与参数化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
从对以前的建筑物节约能源的调研中不难发现,基本上是老式建筑结构的方法,用房顶、墙面、地面等构造方法进行建筑物的温度保持和隔绝热能,对于玻璃门窗、幕墙等热损失较大的玻璃
本研究主要关注街道空间构成要素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拉萨市传统商业街道的更新提供策略依据。主要借鉴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即行为观察法
鄂东南传统民居墙体的营造意匠是鄂东南地区的工艺匠师和广大民众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客观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包含着丰富的经验和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再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环境保护的热浪,将我们推入了一个环境保护的新时代。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我国又在进行着一场空前的城镇化运动
学位
当前,我国大城市多出现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导致严重的社会分隔,影响城市健康发展。论文以南京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南京市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分异产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