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容量含锂负极的熔锂法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难以满足电动汽车等日益增长的高容量需求,开发高比容量电极材料迫在眉睫。单质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嵌锂电位与高地壳丰度,是理想的高比容量负极候选者;但其嵌锂过程中伴随着高达300%的体积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颗粒粉化与活性层断裂等,使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失效。合理设计硅纳米结构,可有效容忍其体积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剧增、与电解液之间副反应增加,使电池首次库伦效率(ICE)很低。对硅进行预锂化,不仅能有效改善ICE,还可与高比容量不含锂正极材料如硫、氧气等配对;但其本征巨大体积变化、差电子导电性与高反应活性,使其循环性能很差。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并构筑高性能LixSi材料,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在含锂负极中,锂金属以最高的理论比容量与最低的电极电位,被视为负极材料的终极选择。但在液态有机电解液中,因缺乏有效集流体框架与形核媒介,锂金属面临着因不均匀沉积与枝晶生长引发的严峻安全挑战,需要进行合理的集流体设计与修饰。传统电化学沉积制备锂负极,操作繁琐、不适于规模生产,需开发简单、规模化制备工艺。另外,为有效减小安全风险,可采用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但陶瓷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各有优缺点,难以同时满足高Li+电导率、机械强度与加工便捷要求;同时,普通颗粒型复合固态电解质(CPE)对性能的提升有限,需要发展可靠的三维(3D)连续支撑体结构,构筑高性能CPE。本论文主要通过合理设计微纳结构,由热熔融锂技术制备高性能含锂负极材料,并制备了高性能CPE,旨在改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包括:(1)发展“先包覆-再热锂化”策略,制备出核壳结构锂化二氧化钛保护的LixSi纳米颗粒(NPs)负极材料,容忍其体积变化、提高其导电性与干燥空气稳定性;(2)采用低廉Si微米颗粒(MPs)与化学镀技术,延续“先包覆-再热锂化”策略,实现克级制备LixSi/Cu微米级复合物,Cu NPs充当有效的导电添加剂与体积缓冲相;(3)通过空气退火与气流辅助喷涂技术,在泡沫铜表面引入双重亲锂修饰层,诱导均匀锂沉积,由热熔融锂技术制得锂金属电极;(4)依附再生纤维素自组装网络构筑3D连续陶瓷NPs网络支撑体,再灌注聚合物溶液得到CPE,同时提高其Li+电导率与机械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温和“先包覆-再热锂化”策略,制得了核壳结构LixSi-Li2O/TiyOz NPs负极材料,解决了LixSi的巨大体积变化、低导电性与差干燥空气稳定性等问题。引入的Ti O2弹性层可以容忍Si体积膨胀,热锂化后可以有效提高LixSi颗粒间导电性,抑制SEI膜在Si核表面直接形成,还可以防止环境气氛侵蚀内部LixSi。2.利用低廉Si MPs作为起始材料,实现克级制备微米级LixSi/Cu复合物负极材料,解决了LixSi的巨大体积变化与低导电性问题,并摆脱了对昂贵纳米Si的依赖。化学镀引入的充足Cu NPs不仅充当优良的电子导电剂,且均匀分散在复合物中作为高效的体积缓冲相,维持电极结构完整,保证优异的循环性能。3.提出憎锂骨架层次亲锂工程,实现对泡沫铜基体双重超亲锂修饰,制得了3D集流体基Li-Cu/Ag负极。双亲锂层尤其是致密氧化层的引入,有效降低了锂形核势垒,保证成功热注入锂;足量的Ag纳米线作为电化学过程中高效“Li+泵”,有效诱导Li+形核、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生长,取得稳定循环性能。4.提出陶瓷颗粒自组装网络策略,利用再生纤维素自组装网络骨架规范陶瓷颗粒排列方式,打破了CPE难以同时取得高Li+电导率、优异机械性能和便捷制备的窘境。3D支撑体提供了连续Li+路径,优化的CPE取得了最高的Li+电导率(60°C时1.1×10-4 S cm-1);并维持整个CPE结构,取得优异机械性能。
其他文献
桥梁、道路等许多建筑的振动方程都是偏微分方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将这些方程离散为二阶微分方程,再分离变量,就可以得到二次特征值问题(QEP)。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二次特征值问题中,单特征值以及半单重特征值的一阶导数的误差分析以及高阶导数的数值计算。特征值导数的计算一般来说比较简单,公式是确定的。但是由于特征向量的不唯一性,计算特征向量的导数相对比较复杂。单模态法是计算单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导数的一种比较
蛋白质作为生物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吸引着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因其能同时提供精确的结构和即时的动力学信息,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蛋白质研究方法。然而在现有的计算能力条件下,相对准确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很难达到典型蛋白质功能动力学所涉及的时间尺度,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发展出了多种高效采样策略来提高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效率,其中包括:1)通过对蛋白
近年来,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NNLS)方程在非线性数学物理和可积系统领域受到了密切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Darboux变换方法和一些极限技巧,获得了自散焦NNLS方程的N阶有理解的行列式结构。然后,通过分析有理解中不同代数项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提出了改进的渐近分析方法以确定解在|t|→∞时的渐近表达式。基于该方法,我们推得了 1≤N≤4阶有理解的所有渐近孤子的精确表达式,并且发现渐近孤子的中
近十年来,随着团簇化学的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可控的合成方法来制备组成确定、结构精确的金属团簇。金属团簇的催化性能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在众多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金属团簇具有明确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建立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关系。同时,相比于单金属团簇,双金属团簇不仅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双金属催化协同作用,指导高性能双金属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Sasa-Satsuma(SS)方程是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一种可积情形,可以用来描述飞秒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播和深水中的内孤波现象,复修正Korteweg-de Vries(MKdV)方程是SS方程的等价变换形式。本文首先基于Crank-Nicolson(CN)格式构造了复MKdV方程的一种守恒数值差分格式,并证明了该格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二阶精度,同时利用von Neumann方法证明了 CN
小颗粒的光散射研究有着漫长而有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人们对彩虹、天空颜色的好奇与探究。时至今日,这一研究领域仍在为人们带来惊喜,包括新颖的物理现象如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以及一些令人兴奋的理论与实验进展如光学纳米天线、Fano共振等。这些研究促生了小颗粒光散射在生物传感、光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应用。另一方面,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包括“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各类自组装技
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其中以氯化溶剂为主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DNAPL)污染物以降解难,毒性大等特点引起了广泛重视。一旦渗入地下介质中,DNAPL将成为长期污染源并缓慢向下游释放溶解相污染物从而危害地下水环境与人体健康。而DNAPL溶出污染物的质量通量主要受控于污染源区结构(即含水层中DNAPL饱和度SN的空间分布)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伴随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是由机体对抗感染时的功能异常响应导致的。脓毒症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由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通常由细菌感染引发,有时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也可以引发,其死亡率高达30%-50%。脓毒症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肾脏、肝脏和肺脏受损,并伴随着肾脏细菌负荷的增加、血清中转氨酶及乳酸含量的显著上调。脓毒症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炎症反应阶段(SIRS)和后期
自由基化合物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自由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理论化学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光、电、磁等特性,在生物医学,电池和分子器件等相关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有机自由基在单分子磁体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利用它们作为桥联单元能有效地增强金属离子之间的磁耦合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单分子磁体的性质。将自由基与金属配合物相结合,研究自由基与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构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MG)是肌肉集群运动动作电位在皮肤表面的综合表现,它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其强弱水平与肌肉的活跃程度通常成正比。因此,它能够反映人体肌肉动作信息,用于解析大脑传递的运动意图,比如腕关节和指关节的姿态及力度控制命令等。肌电假手是通过残肢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解码并对仿人型灵巧手进行运动控制的一种假手装置。该类假肢具有控制灵活、使用方便以及直感性强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具有研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