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C掺杂的MgB<,2>超导块材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gB2是一种具有39K临界转变温度的新型超导材料。与高温超导材料相比,它不存在弱连接,易于制备高传输电流密度的线带材;与低温超导材料相比,可以利用制冷技术达到它的临界转变温度,而不必使用昂贵的液氦,这将大大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但由于MgB2较差的磁通钉扎,相对较低的不可逆磁场(Hirr)和上临界磁场(Hc2),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而掺杂改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实用化的途径。本文以Mg粉、B粉和纳米SiC粉为原料,通过纳米SiC掺杂引入钉扎中心,分别用传统无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的纳米SiC掺杂MgB2块材。通过XRD和SEM分别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烧结方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块材成份及微结构的影响,重点用磁测量设备,讨论了原料配比,SiC掺杂量及退火方式对块材超导电性的影响,最后比较了两种烧结方法制得的样品密度、微观结构以及超导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将Mg粉、B粉按原子比Mg:B=1.1:2和5wt.%的纳米SiC粉混合研磨5小时后压块,无论采用传统无压烧结方法,在流动氩气中,720℃保温1个小时,还是通过SPS技术,在氩气保护气氛中,800℃保温15分钟或在真空条件下750℃保温15分钟,均可合成杂质含量较少,成份相对稳定的掺杂MgB2块材。对块材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显示,两种制备方法中,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晶粒均有长大趋势,但SPS方法合成的样品均匀致密,块材实际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90%。对SPS及传统烧结合成的掺杂MgBB2块材进行超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得到的掺杂块材与纯净MgB2块材相比其超导电性均大大改进,特别是在较高外加磁场下改进更大。在10K, 0T时,SPS技术合成的掺杂块材Jc值达到4.5×10 Acm ,是掺杂前样品的2倍,增大外加磁场到4T时,前者是后者的6倍,并且在我们的测试范围内,SPS技术制得的掺杂样品的J5 -2c值均不同程度的高于传统烧结得到的样品的Jc值。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块材的微结构及超导性能测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块材密度与超导电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随着密度的提高,块材的Jc值也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传统烧结得到的掺杂块材相比,SPS制得的块材密度提高了49%,相应的在20K,4T条件下,Jc值也提高了44%。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文化客体从一个背景进入到另一个背景,必然导致其意义的转变,以及产生一种语义再化(résémantisation)的动力.而这一切,我们只有通过考虑其转移的历史载体才能充分
期刊
学位
多溴二苯醚(PBDE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对PBDEs生物富集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入,有关PBDEs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数据尤其是环境相关剂量下的生态毒理学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无论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所以道路养护是一项重要而庞大的工作,加强道路养护档案的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就公路
石墨材料作为早期蒸镀金属的蒸发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良好的耐高温性、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较好的抗热震性能等。然而石墨材料在高温下易氧化、易与蒸镀的金属发
(Sr,Ba)TiO3薄膜在DRAM、相位移器、热释电探测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材料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本文以Ba(OAc)2,Sr(OAc)2.1/2H2O和Ti(OC4H9)4为主要前驱化合物,采用So
海洋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海洋低CO2浓度的环境中能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得益于细胞内的无机碳浓缩机制和碳酸酐酶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海洋浮游硅藻小
作者心语:我的绘画是采用自然界原生态的矿物质颜色,用写意抽象的表现手法将花与自然风景的阳光,花与自然风情的魅力向世人充分的展现出来。它源于我现实生活中对自然的写生
本文针对当前疏水膜通量较低、机械强度差等限制膜蒸馏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在深入探讨相转化法中空纤维膜成形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纳米粒子改性力学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