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妊娠期肥胖相关结局以及后代出生结局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妊娠期肥胖和后代的出生结局是关系着两代人健康福祉的重要事件。奶类及其制品作为一类重要的营养食物,被发现可能与妊娠期肥胖和出生结局有关。但既往的研究证据并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而且大多数研究与我国具有时间、地域和人群上的异质性。因此,本研究基于“东北区域母胎队列”,旨在描述孕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对妊娠期肥胖相关结局以及出生结局的影响,力求为我国妊娠期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门诊连续招募24-28周孕妇加入“东北区域母胎队列”。于入组时通过基线调查问卷收集孕前和孕期的食物摄入情况、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精神状态等资料。于孕32周进行孕晚期随访,随访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晚期的食物摄入情况和其他生活和行为方式等资料,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重和体脂率(BF),通过静脉血检测获得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检测结果;此外,将孕期增重速率(GWGr)定义为孕晚期与孕中期的体重之差除以孕周之差。于产后进行分娩期随访,主要通过医院病历信息系统导出入组对象的分娩信息,包括后代的出生体重(BW)和胎龄(GA)。资料整理时,根据四日24小时膳食称重记录法获得每份食物的每次摄入分量,再将食物摄入频次转换为食物摄入重量。暴露因素按照暴露时期具体定义为孕中期、孕晚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以及孕中期至孕晚期的摄入量变化;按照奶制品的种类定义为总奶类及其制品、普通牛奶、低脂牛奶、奶酪、酸奶、奶源蛋白质、奶源脂肪和奶源钙。当结局为连续性资料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GWGr、BF、TC、TG、LDL、HDL、BW、GA之间的线性关系,此时,暴露因素以连续性资料的形式纳入分析;当结局为分类资料时,采用二分类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早产、高出生体重(HBW)、低出生体重(LBW)、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的关系,此时,暴露因素以四分位分组(由低至高依次为Q1、Q2、Q3和Q4组)的分类资料形式纳入分析。多因素分析时的校正变量共有3个组合,模型1是基于第一部分基线数据分析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膳食模式”;模型3则是模型1的校正因素和“营养素模式”。所有统计分析均由SAS 9.4完成。结果:(1)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情况:共纳入25.4周孕妇2385例,获得孕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中位数为192.3 g,奶类的主要摄入品种为普通牛奶和酸奶。与孕前相比,研究对象在孕期增加了49.5 g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奶源蛋白质、奶源脂肪和奶源钙的摄入量均高于孕前,但经过能量校正后,仅奶源钙上升了2.4mg/kcal。从膳食模式的提取结果发现,孕期的膳食模式与孕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奶类更多地呈现出与“健康”膳食模式的正相关性。此外,本部分研究筛选出部分与奶类及其制品摄入相关的变量,包括职业、文化程度、睡眠情况等,作为校正变量纳入到后续多因素分析模型中。(2)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孕期增重速率、体脂率和血脂的关系:共1445例研究对象纳入第二部分的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孕中期普通牛奶的摄入与LDL升高存在显著关联(β=0.0007,P=0.0494);孕中期低脂牛奶的摄入与HDL降低呈现显著关联(β=-0.0006,P=0.0051);其他时期的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GWGr、BF、TC和TG之间的关系均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以总奶制品推荐摄入量300 g为界值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每日奶类摄入量<300 g的人群和≥300 g的人群中,孕中期普通牛奶摄入量与LDL均不存在显著关联(P>0.05);而孕中期低脂牛奶的摄入与HDL的关系在奶类摄入量<300 g的人群中是显著的(P<0.0001),但在≥300 g的人群中则不再显著(P>0.05)。(3)孕期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后代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共1210例研究对象纳入第三部分的分析。关于出生体重的相关分析发现,孕晚期摄入低脂牛奶可降低出生体重(β=-0.5240,P=0.0315);孕中期至孕晚期的酸奶摄入增多与降低的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是边缘显著的(β=-0.5287,P=0.0500);孕中期奶源蛋白质摄入量Q3组(Q1组为参照组)与HBW关系的相对危险度(RR)为0.386,95%置信区间(CI)为(0.162,0.856);孕中期奶源钙摄入量(Q3组vs.Q1组)与HBW关系的RR值为0.386,95%CI为(0.162,0.869);孕中期至孕晚期的酸奶摄入增多(Q4组vs Q1组)与LBW关系的RR值及其95%CI为4.206(1.349,15.447);奶源钙摄入增多量(Q3组vs.Q1组)与LBW关系的RR值及其95%CI为2.912(1.013,9.459)。关于胎龄的相关分析发现,孕晚期摄入低脂牛奶可能与减少新生儿胎龄有关(β=-0.0017,P=0.0118);孕中期总奶制品摄入量Q4组发生早产的风险是Q1组的3.176倍,95%CI为(1.123,10.488);孕中期奶源钙摄入量Q4组发生早产的风险是Q1组的3.092倍,95%CI为(1.090,10.229)。关于SGA和LGA的相关分析发现,孕中期的奶源蛋白质摄入量(Q3组vs.Q1组)与LGA的RR值及其95%CI为0.418(0.215,0.787);孕晚期奶源脂肪摄入量(Q3组vs.Q1组)与SGA的RR值为2.122,95%CI为(1.048,4.444);孕晚期摄入的酸奶(Q4组vs.Q1组)与LGA的RR值为0.537,95%CI为(0.290,0.994);孕中期至孕晚期的总奶制品摄入增多量Q4组发生SGA的风险是Q1组的2.460倍,95%CI是(1.081,5.842);奶源蛋白质摄入增多(Q4组vs.Q1组)与SGA的RR值为2.779,95%CI是(1.193,6.808);奶源脂肪摄入增多(Q4组vs.Q1组)与SGA的RR值为3.959,95%CI是(1.611,10.660);奶源钙摄入增多(Q4组vs.Q1组)与SGA的RR值为3.017,95%CI为(1.287,7.444);而酸奶的摄入量增多(Q4组vs.Q1组)与LGA的RR值为0.478,95%CI是(0.268,0.839)。结论:(1)即便孕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比孕前有所提高,孕期和孕前的总奶制品摄入量均未能达到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此外,奶类更多地与“健康”膳食模式呈现正相关性。(2)孕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在总体上呈现出对孕期增重速率、体脂率和血脂水平的中性作用,但孕中期摄入的普通牛奶可能会升高LDL,低脂牛奶则会降低HDL。奶类对血脂代谢的不良效应可能与总奶制品摄入量的持续偏低有关。(3)孕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总体呈现出对出生体重和胎龄的“下调”作用,但在满足推荐标准的人群中发现仅有低脂牛奶对胎龄的效应依然显著。(4)在奶类及其制品的孕期最佳摄入时机上,孕中期和孕晚期可能没有显著区别。在孕期奶类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各类奶制品对母婴结局的独立影响。(5)综上,本研究发现的孕期奶类摄入对血脂的不良作用,对后代出生体重和胎龄的下调作用,可能都与孕期总奶制品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整体提升我国孕期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水平,以满足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可能是改善母亲和胎儿健康的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未来20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会呈现上升的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部分预后良好。为了避免过度诊断及过度治疗,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对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以更好的探测肿瘤的微循环情况,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目的:真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吸入真菌污染的有机粉尘可能会导致过敏性肺炎。重复暴露真菌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导致慢性炎症、肉芽肿甚至是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为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巨大的负担。然而,过敏性肺炎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3-β-葡聚糖作为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是公认的真菌暴露标志物,常用于真菌所致的过敏性肺炎的深入机制研究。上皮细胞是肺部第一道天然防线的重要组成细胞,其损伤
研究目的:小儿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儿童白血病病例约1500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5%以上可达到完全缓解。随着缓解率和生存率的提高,父母在患儿病程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应激源,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躯体症状,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同时,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反过来还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整合临床、心理、社会资源,促进患儿和父母的身心康复和行为方式的积极转变,是社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情绪损害、认知缺陷和社交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在全世界影响已经超过2000万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精神分裂症也是法医精神病领域鉴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其鉴定缺乏客观的指标。因此精神分裂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分裂症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病因复杂,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以及病程发展过程中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量成爆炸式的增长,大量来自各领域的数据,反映了人类群体生活习惯、社会运行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等客观规律,数据正在演变成为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行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医疗领域迎来了医疗大数据时代。如何获取、分析、运用医疗大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下,医疗安全问题越
目的:卵巢是雌性哺乳动物重要的生殖器官,卵泡作为卵巢发育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由卵母细胞及围绕在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组成。卵泡发育起始于原始卵泡,在出生前后于卵巢皮质汇聚成原始卵泡池,原始卵泡经募集与激活发育为初级卵泡,初级卵泡再经次级卵泡、有腔卵泡阶段最终发育成熟并排卵,或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走向闭锁。卵泡池中的原始卵泡作为卵巢中的卵泡储备决定了雌性动物生育年龄的长短,卵巢中的卵泡储备主要受初始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为特点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主,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T2
目的:脑胶质瘤是原发恶性脑肿瘤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级标准分类,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胶质瘤(I级-II级)和高级别胶质瘤(III级-IV级)。高级别胶质瘤极易浸润至人脑细胞外基质中,这种特性使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根治脑胶质瘤,脑胶质瘤复发率高、患者预后差,两年生存率仅为15%-26%。因此,寻找
目的:本研究立足我国老年龋病常见且多发的现状,且大量文献提示老年龋病引起的疼痛、咀嚼障碍往往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其他全身慢性系统疾病的患病几率增高,成为困扰其生活的主要问题。我国最近一次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老年患龋率为98.0%,由此可见,我国老年龋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寻找老年龋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构建其有效的预测模型,以及在外推人群中进行其泛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是国际疼痛学会(IASP)官方学术期刊PAIN在2011年1月明确的。由于NP的发病率较高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不确切(尤其是老年患者,年龄≥60岁),使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许多研究包括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揭示了一些NP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但其具体发生发展机制仍未能明确。因此,NP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