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每年都会大量的作物秸秆产生自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使用作物秸秆(如秸秆焚烧等)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农田营养物质的流失、大气污染等。采取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不但会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产出,而且还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发生变化,因而,探索出一种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型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5种秸秆还田模式:秸秆不还田(NS)、秸秆粉碎覆盖(SC)、秸秆粉碎翻埋(SB)、秸秆粉碎加腐熟剂覆盖(SDC)和秸秆粉碎加腐熟剂翻埋(SDB),研究了不同秸秆处理模式下油稻系统中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作物产量和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所述:(1)秸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水稻分蘖期,与NS处理相比,秸秆处理SB、SDC、SDB处理D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7.08%-19.80%、21.25%-26.05%、21.11%-24.68%;在水稻成熟期,SC、SB、SDC和SDB处理分别较NS处理显著增加了23.45%-24.93%、54.48%-60.96%、25.19%-32.33%、50.60%-58.81%。同时,经过两年的大田试验指出,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含量。(2)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苗期和齐穗期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在水稻苗期,与NS处理相比,SDC和SDB处理的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3.06%-20.40%和15.25%-22.84%。而水稻齐穗期中SC、SDC和SDB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分别是NS处理的1.22-1.87倍、1.16-1.67倍和1.26-1.77倍。多数时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秸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水稻分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具体表现为,水稻齐穗期SDC、SDB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44.39%-54.10%、29.05%-66.38%;水稻成熟期SDC、SDB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3.84%-40.73%、33.37%-43.11%。秸秆处理方式对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的含量影响显著。与NS处理相比,水稻分蘖期SDC、SDB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62.44%-63.22%、55.77%-75.08%。而水稻成熟期SDC和SDB处理分别比NS处理显著增加了37.54%-70.54%和46.14%-82.82%。(4)秸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中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与NS处理相比,SC、SB、SDC、SDB处理中mcr A基因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72.60%-91.62%、137.19%-157.84%、99.26%-107.83%、163.61%-166.45%。SDB处理中的AOB-amo A基因丰度比NS处理显著增加了50.53%-72.71%。与NS处理相比,SC、SB、SDC、SDB处理中nir K基因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91.28%-97.61%、103.09%-116.22%、170.09%-202.27%、213.81%-221.53%,nos Z基因丰度分别增加了65.32%-84.34%、73.51%-91.21%、100.81%-110.97%、119.03%-157.21%。SDC和SDB处理中的nir S基因丰度分别比NS处理显著增加了138.54%-141.24%、185.62%-289.32%。(5)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稻季甲烷(CH4)排放;与NS处理相比,SC、SB、SDC和SDB处理的稻季CH4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0.44%-22.63%、34.47%-41.79%、15.99%-26.41%和37.64%-42.47%。不同秸秆处理间氧化亚氮(N2O)排放差异不显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NS处理相比,SDC和SDB处理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9.42%-11.03%和10.31%-11.77%。对于不同秸秆还田处理,SDC处理中的温室气体强度最低。两年的大田试验均发现,SDC处理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最高,且显著高于SB处理,前者比后者显著增加了11.17%-12.31%。(6)稻季CH4排放与稻田土壤DOC含量、mcr A基因丰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秸秆粉碎加腐熟剂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在四种秸秆还田处理中具有最低的温室气体强度和最高的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因此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秸秆还田方式。
其他文献
景德镇是中国瓷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陶瓷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尤其是三宝国际陶艺村,自1995年创建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旅游、参观、交流和陶瓷
煤层瓦斯气体中常因含有CO_2等其他气体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为寻求一种高效分离煤层气中CO_2气体以提高瓦斯利用率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炭化有机盐、氮掺杂方法制备一种对CO_2/CH_4具有高吸附性能、高分离性能的炭材料。本文通过炭化有机盐,并采用三种胺浸渍和氮掺杂四种改性方法,通过表征考察了物理结构和化学表面性质,在吸附CO_2/CH_4气体方面进行了初步实验,并通过Material Stu
光纤中信号传播的仿真在光传输系统的研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主要是转化为数学模型去数值求解光纤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数值方法的性能主要考虑误差精度和和计算效率,目前求解单模非线性传输方程的数值方法已较为完善,定步长方法有全局误差四阶精确的龙格库塔交互图片法,为进—步优化方法性能,衍生出大量变步长计算准则,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局部误差法。多模非线性传输方程的计算相对单模更为复杂,目前
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满足各种社会活动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跨空间结构被兴建。作为大跨空间结构一种常用的结构类型,空间网格结构从数量上看占有相当大
目的:通过收集、研究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所载关于肺苏热病的差异之处,从而强化对肺苏热病的认识,发现肺苏热病发展的沿革,为今后的肺苏热病学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
性选择特征的进化既取决于所研究物种的内在因素,也取决于促进或阻碍性征传递和感知的外在因素。为了了解受人类影响的生境的变化如何影响性选择特征及其进化,本研究调查了已
转铁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蛋白,能够与铁离子结合后与转铁蛋白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内吞作用将铁离子运输到血液及其组织中。转铁蛋白结合铁与释放铁对应闭合构象和开放构象
近些年,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及环境污染,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分布式电源不断地渗透,电网缺少惯量和阻尼特性的调节,使得功率的平衡和频率波动难以
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软土力学性质较弱,这些年来,软土震陷的研究一直是土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但是传统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适用于进行软土的地震反应分析,同时也尚未出
目的:通过研究蒙成药乌莫黑-8味丸治疗巴达干赫依偏盛型头痛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脑病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