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呈现线索与社交动机对社交网站用户印象形成的影响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人际互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形成良好的线上印象有助于个体扩展线上和线下的社交网络。本研究聚焦个体在社交网站上浏览他人帖子时的信息加工,考察影响他们对帖子发布者的印象形成的内外部因素,旨在进一步探讨个体的在线社会信息加工过程。采用认知行为研究范式和眼动追踪技术,随机选取80名成年被试,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2(内容情境:高社交情境、低社交情境)×4(呈现形式:外向的文本和外向的图片、外向的文本和内向的图片、内向的文本和外向的图片、内向的文本和内向的图片)的被试内实验设计,主要探讨影响个体社交网站上的印象形成及其信息加工的外部线索。结果显示,帖子的呈现形式与内容情境都对内外向评价以及相关眼动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交互作用,对社交吸引力评价也有显著影响但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对是否点赞和是否加为好友这两个指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实验二采用言语启动范式将被试分为高、低社交动机组,采用2(社交动机:高、低)×2(内容情境)×4(呈现形式)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内容情境与呈现形式的主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与实验一保持一致,社交动机对社交吸引力评价、是否加为好友、瞳孔直径和扫视时间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社交动机与两个帖子呈现线索都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总之,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帖子呈现线索与内部社交动机分别呈现了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和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支持了平行加工理论。对帖子发布者的内外向评价较多受到帖子呈现线索的影响,对帖子发布者的社交吸引力评价以及是否加为好友则较多受到内部社交动机因素的影响。社交动机增加了个体的认知负荷。是否点赞的行为意图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点赞可能是一种符合社会期望的习惯性行为表现。这些结果有利于个体、组织和产品利用社交网站经营或维护自己的形象,有策略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也有助于解释许多社交网站上的群体心理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加入WTO,民营经济发展的竞争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既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提升民营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民众文艺周刊》在邵飘萍的报刊改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记录,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参与了其编辑工作,并“通读”、“校阅”稿件至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通过提问,可以巩固旧知识
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对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旅游者旅游消费特征和演变规律,并着重探讨了后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特点及应对策略。
采用九节点四边形等参元函数实现局部坐标变换,采用二阶精度的MacCormack格式离散求解变换后的水流控制方程,建立了一种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计算复杂边界
针对原有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设计基于有限元法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采用二维模型对变压器绕组温度场
根据不同用户需求,采用了B/S三层体系结构,运用Java,Java Script,SQL-Server等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学生评教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