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双声话语中农村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并且许多学者都对之进行了不懈的研究。虽然他们的观点彼此之间有着诸多的差异,但女性主体性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却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在他们看来,只有女性的主体性能够得到真正的建立和发挥,她们所争取、获得的社会地位才是真正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否则,她们的弱势地位将得以延续。
但是,在中国女性地位改变的历程中,虽然国家为提高女性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女性也确实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中享有和男子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但是中国女性的主体性却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与之相对应,女性所争取得到的社会地位也更多的是男权话语下的一种建构,可以说,女性地位的改善并不尽人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农村女性的状况来说,许多学者都发现,她们的主体性在呈现出在场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着:在许多领域她们仍然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在H村的调查中也发现,国家关于农村女性的话语依然充满“父权制”色彩,而农村女性也仍然认同并归顺于这种话语,可以说,她们的主体性在继续被压抑着。虽然,农村女性的话语也透露出她们那在场的主体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村女性主体性在国家和女性自身话语的双重建构下,仍然缺席着。要真正的改善、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从女性自身的话语出发,实现女性自身话语基础上的主体性重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女性获得真正有利于她们发展的社会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性别主流化则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女性话语基础上的主体性重构,让她们更好的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条件。因此,应该在充分认识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改革性质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和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从而在女性话语的基础上建构发展起农村女性新的主体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而这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女性利益代言人,做出努力。因此,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逐步实现,女性话语基础上的主体性重构最终将得以实现,而她们的社会地位也必将随之得到改善,这最终也将推动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