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国有企业上市主要采取分拆上市的形式。分拆上市导致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与母公司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为利益输送提供了便利。鉴于分拆上市的种种弊端,整体上市逐渐受到追捧。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后,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整体上市存在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众多,不同模式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模式?不同模式又将对公司治理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成了国有企业在推行整体上市过程中日益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对整体上市的模式选择及其效果展开研究,这里的“效果”主要是指公司治理效果,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最终也会起到改善公司财务绩效的作用,为此本文对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财务效果也进行了分析,以反映公司治理优化的最终效果。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整体上市的模式选择为切入点,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整体上市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路径及效果进行分析。本文第二章对海内外学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本文使用的相关理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企业边界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效率理论。企业边界理论是用于解释整体上市是如何降低企业的管理、交易和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委托代理理论是用于解释整体上市是如何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效率理论是解释整体上市是如何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改善公司经营业绩的。第三章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整体上市的制度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和模式特征。截止2017年底,共有206家企业宣告整体上市的方案,目前整体上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国有企业最常用的几种整体上市的模式,包括换股IPO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反向收购模式又可进一步分为:自有资金收购、定向增发、公开增发三种模式,目前采用定向增发模式的企业占主流。第四章为理论分析,由于本文涉及不同模式的比较,而本文属于单案例研究,为此本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不同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自身的条件及需求(又可进一步分为:公司治理情况、未上市资产质量、融资需求、现金流情况)、政策及资本市场情况、方案实施成本和实施风险四个方面。不同模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同,不同之处主要包括股权结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效果、管理层整合等几个方面。第五章为案例分析,重点分析物产中大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式选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路径及效果。首先,在模式选择这一部分,本文从企业自身条件、政策及资本市场条件、实施成本和风险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整体上市模式选择的因素,本文认为定向增发模式和法人整体上市模式是最适合物产中大的模式;其次,在模式选择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定向增发模式和法人整体上市模式显著影响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层、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对公司治理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在整体上市的财务效果这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物产中大财务绩效来评价物产中大整体上市后公司治理优化的最终效果。整体上市后,物产中大财务绩效有所改善但效果有限,由于整体上市时间较短,公司治理的优化可能尚未完全体现到公司财务效果上。通过理论层面、宏观层面、案例层面的分析,本文认为整体上市模式选择能显著改善公司治理,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整体上市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增强了上市公司独立性,但定向增发也会使国有股比例大幅上升。为此,企业有必要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增强股权制衡,从而起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