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NSTEM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冠脉严重狭窄的急性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资料及方法:选取2017年09月-2019年07月期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造影结果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90%或闭塞,共计10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标准采用Rentrop-Cohen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侧支循环不良组(CCC 0-1级,n=40),B组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CC 2-3级,n=68)。其中,CCC 0级为20例,CCC 1级为20例,CCC 2级为40例,CCC 3级为28例。1.回顾性采集104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既往心梗病史等、药物使用情况、血糖(GLU)、肌酐(Cr)、甘油三酯(TG)、胆固醇(C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α(LP-a)、血尿酸(UA)、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包括:冠脉病变部位、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进行分析。首先对上述资料以是否影响CCC形成进行单因素分析,其次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2.对影响急性NSTEM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比较CCC形成不良组(CCC 0-1级)与CCC形成良好组(CCC 2-3级)之间LP-a水平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将入选的104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CCC不良组(CCC 0-1级,n=40),B组为CCC良好组(CCC 2-3级,n=68)。两组之间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Cr(P=0.038)、CG(P=0.036)、LDL-C(P=0.035)、LP-a(P=0.000),对CCC的形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0.000)组间差异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包括:Cr(P=0.038)、CG(P=0.036)、LDL-C(P=0.035)、LP-a(P=0.000)、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0.000),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P=0.000)、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0.048)是CCC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3.在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与CCC形成的关系中,右冠状动脉病变CCC形成比例为66.1%(41/62),左冠状动脉病变CCC形成比例为49.0%(47/96)。右冠侧支循环良好率为59.7%(37/62),左冠侧枝循环良好率为32.3%(31/96)。冠脉病变部位与侧支循环形成率及侧枝循环是否良好有显著相关性,右冠病变所致侧支循环开放比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率均高于左冠病变。4.血清LP-a水平在CCC不良组与良好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不良组(184.64±55.62 mg/L)显著高于CCC良好组(99.37±69.48 mg/L);将CCC分成四组,血清LP-a水平亦对应分成四组,发现随着侧支等级的增加LP-a水平降低,采用Spersman相关分析示(r=-0.683,P=0.000)即血清LP-a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结论:在急性NSTEMI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中:1.血清LP-a水平、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是影响CCC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2.血清LP-a水平抑制CCC形成,血清LP-a水平与CCC分级呈负相关。3.冠脉病变部位和CCC形成率及良好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右冠病变所致CCC开放比例和CCC良好率高于左冠病变。
其他文献
为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设置了3种不同降解速度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DM1、DM2和DM3,降解速度依次递减)、普通地膜(PE)和露地对照(CK)共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田间降解性能(降解率、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表面微观结构)及其覆盖对土壤蓄水量、土壤温度、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具有适合于当地降解速度的双降解地膜,旨在为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及其在东北地区推
在制药、香料和染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吲哚类化合物,同时在有机合成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了在药物合成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两类吲哚衍生物的合成。首先,经3-亚苄基-吲哚-2-酮类化合物与硝基烷烃的加成-消除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吲哚二酮衍生物。此外,研究了吡啶并[3,4-b]吲哚衍生物(β-咔啉衍生物)的简便合成。首先,本文开发了一种简便合成新型吲哚二酮衍生物的方法。在室温条件下,3-
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因为它们卓越的性质而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在这其中,作为生物科技与药物工程的新兴热点,特定设计的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其与生物分子相似的尺度与其在诊疗方面的多用途而备受关注。一种在表面稳定剂乙烯醇吡咯烷酮(PVP)的存在下使用抗坏血酸(AA)作为还原剂合成AuPd@PVP纳米材料的方法被提出。PVP外壳的存在提高了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使其易于在表面修饰,
《史记》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史学典籍。由倪豪士团队翻译的《史记》借助注释等方式对其中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要素做出了十分详尽的解读,更加注重异质文化的真实传递,充分展现了“深度翻译”的特征。“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是由非裔美籍哲学家夸梅·安东尼·阿皮亚提出的,最初是指一种借助注解和附注建立起深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翻译,以此来表现对他者文化的尊重。经过不断发展,深度翻译的表现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它不仅体现在明显的外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追求更高效的结构形式以实现更大跨径必然是未来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方向,而HSFRC材料的出现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关于新型材料HSFRC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研究不够成熟,针对大跨无粘结预应力HSFRC梁足尺的受弯试验数据并不充分,对影响其受弯性能的参数研究仍不够深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梁长为21m的工型截面大跨径无粘结预应力HSFRC梁受弯试验数据
在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问题严峻化的背景下。人们将探索绿色新能源储能技术放在当下工作首位。其中,绿色环保的钠离子电池(SIBs)正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但是,过大的离子半径导致商用锂离子电池(LIBs)电极材料石墨并不能作为优异的储钠材料。故而,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在于制备适合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因此,具有较高理论容量(667 m Ah g-1),安全无毒的二氧化锡(Sn O_2)是理想的电极材料。但是,其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e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备输出波形质量高、开关损耗低、方便扩容等诸多优势,作为最具工程应用前景的新一代电压源换流器,愈来愈受到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的青睐。本文以基于MMC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MC-HVDC)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MMC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开展MMC-HVDC输电系统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MMC拓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工业经济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初期,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工业GDP为单一的结果导向,导致高能耗、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依赖型的工业发展模式也使得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经济增长模式亟需转变为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本文在研究基于工业环境效率理论、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嵌入性理论和多层统计
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因其迭代格式简单、计算量及储存所需空间小等优点,使其成为在求解大规模无约束最优化问题时的重要算法.本文从充分下降性、全局收敛性以及数值计算效果上入手,分别对共轭梯度法以及谱共轭梯度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修正,给出了不依赖线搜索具有充分下降性的修正共轭梯度法.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在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时经常会用到的几个线搜索以及几个经典的共轭梯度法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接着对近年来非线性共
目的:以“肠痈”立论,对薏苡仁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肠炎(UC)的开展前瞻性实验研究,并观察其干预溃疡性结肠炎FAS通路以及相关结肠癌Caspase-8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的C57BL/6J小鼠随机进行分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美沙拉嗪)对照组、中药(薏苡仁附子败酱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了空白对照组之外,剩下各组别小鼠以自由饮用3%的DSS溶液,连续5日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