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修饰电极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所需设备仪器简单、检测成本低和易于实现微型化等优点,因此在环境、食品、医药和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分析检测方面,将碳纳米材料与聚合物材料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可以显著提高修饰电极对于待测物的电催化能力。本论文分别采用胆碱、酸性黄9、石墨烯和双壁碳纳米管来对电极界面进行设计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循环伏安法将胆碱分子电化学修饰到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上,然后在修饰胆碱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酸化处理后的双壁碳纳米管。胆碱分子通过氧原子共价接在玻碳电极表面。由于带负电荷的双壁碳纳米管与带正电荷胆碱分子间存在静电吸引作用,因此制得的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催化性能。将制备的电极用于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检测。在使用循环伏安法的条件下,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在修饰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区分效应,它们氧化峰之间的电位差分别为182mV(抗坏血酸-多巴胺),146mV(多巴胺-尿酸),328mV(抗坏血酸-尿酸)。计时电流法测定得到的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7~7.8×10-4mol·L-1,6.0×10-8~3.1×10-4mol·L-1和2.5×10-7~3.4×10-4mol·L-1,其检测限分别为3.0×10-8,3.0×10-8和5.0×10-8mol·L-1。采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伏安响应,其响应时间均小于1s。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2)通过循环伏安法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酸性黄9导电聚合物膜,然后在导电聚合物膜上滴涂一层石墨烯和双壁碳纳米管的混合碳纳米材料。在浓度为0.1mol·L-1pH为4.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鸟嘌呤和尿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鸟嘌呤和尿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流信号明显增强,氧化电位降低。计时电流法测定鸟嘌呤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9~6.8×10-5mol·L-1和5.0×10-9~9.5×10-5mol·L-1,其检测限分别为6.7×10-10mol·L-1和1.7×10-9mol·L-1。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人类尿液样品测定,结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