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洒产生的细菌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水景观回用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受到社会公众的日益关注。常见的绿化浇洒、喷泉水景等方式都会产生大量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的液滴,而水中残留的细菌会黏附在微小液滴上从而在周围空间形成细菌气溶胶。吸入细菌气溶胶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很有必要对喷洒产生的细菌气溶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试验,使用安德森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细菌气溶胶,研究各级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其分别进行预测,阐明了喷洒产生的细菌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采集喷泉周围空间的细菌气溶胶,并与当时的背景值对比。发现两组校园喷泉工作时均会使周围空间中的细菌气溶胶总浓度增大,且使周围空间中可入侵人体支气管及肺部的细菌气溶胶粒子增多。利用大肠杆菌NK5449作为试验菌株,子弹头喷头和离心平雾喷头作为试验喷头,通过喷洒试验,采集喷头周围空间的细菌气溶胶并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在高度0.75~1.75m,距离喷头0.5~3m的范围内,两种喷头周围的细菌气溶胶总浓度均随着高度的增加和与喷头之间水平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与液滴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离心平雾喷头产生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大于子弹头喷头产生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在喷头水平距离0.5 m的各个高度处,粒径>7.0μm的细菌气溶胶浓度高于其他各级;而水平距离0.5 m以外的各点,粒径1.1~4.7μm的细菌气溶胶占比最高。与子弹头喷头相比,离心平雾喷头产生的粒径2.1~3.3μm的细菌气溶胶比例更高。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以喷头最大喷洒半径、采样点高度、距离、喷泉水体菌浓度为输入层神经元,以墨西哥草帽小波函数为激励函数,对喷头周围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建立三层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喷头周围空间中的细菌气溶胶总浓度和各级粒径的浓度预测效果良好,其中对总浓度预测时,最佳隐含层节点数为4;对粒径>7.0μm、0.6~2.1μm的细菌气溶胶浓度预测时,最佳隐含层节点数为9;对粒径2.1~7μm的细菌气溶胶浓度预测时,最佳隐含层节点数为12。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筠连区集输管线中出现的排液位置较难确定的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数据的调研,结合软件模拟分析该区块集输管线的积液分布规律,同时建立适合该区块管线的积液
红花玉兰(Magnolia L.Y.Ma et L.R.Wang)作为珍稀的园林观赏乔木,花色多样性尤为丰富,然而目前其花色调控的机制尚不清楚。前期的转录组数据以及表型数据分析显示一个MYB家族
我国低渗气藏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规模大,开发潜力强。在已探明的气藏储量中,低渗透气藏储量约占40%,在大中型气田中,低渗透气藏储量约占气藏储量的60%。近十五年来,低渗透气藏
目的:通过探索內生痰湿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中的致病作用,明确內生痰湿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在內生痰湿小鼠模型的基础上诱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通过对小鼠的发病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不尽相同。大风速有利于导线散热,降低运行温度。在大风速环境下(年平均风速大于6.0m/s),仍然采用较为保守的边界条件来确定导线载流量的限值,
全固态电池是指电极和电解质等组成部分均为固态的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是电动汽车理想的电能存储装置。固态电解质因为离子电导率较低以及电极与电解质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作为一种新型换流器拓扑结构,将发电单元通过DC/DC变换器连接到MMC的子模块中,提升功率等级的同时可避免发电单元本身串并联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
储层污染的科学有效评价关系到能否及时发现新的储层、计算准确的地质储量以及油气井的稳产和增产相关措施的决策。造成储层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侵入,故
种子萌发受一系列内源因子和外源环境因素的精密调控,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阶段之一。在农业生产中,齐整地萌发和出苗是作物高产的决定性因素。然而,荫蔽、盐碱、干旱以及
煤层气在排采的过程中,杆管的腐蚀会造成诸多井下故障,不仅会影响排采的连续性,还会大幅增加材料费用,给煤层气排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依托沁水盆地H区块,首先对H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