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CT指导下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解剖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u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六个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过的儿童尸头标本,做HRCT横轴位和斜矢状位扫描,确定测量标志,然后在耳科显微镜下双侧耳作人工耳蜗植入入路主要步骤解剖。即经乳突—面神经隐窝入路,乳突轮廓化以后去除面神经鼓索神经之间的骨质而打开面神经隐窝,暴露面神经、鼓索神经、鼓岬、圆窗龛、锥隆起等结构。测量参数为面隐窝在蜗窗水平、前庭窗水平大小以及面神经到蜗窗、前庭窗、乳突皮质的距离。解剖前后均作HRCT横轴位和斜矢状位扫描、二维重建和测量,对标本4主要解剖步骤均作了HRCT扫描和用PhilipsbrillianceHRCT内部软件三维重建。解剖和HRCT测量数据作t检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二者结合而对手术提供指导。研究结论:横轴位面神经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斜矢状位面神经到蜗窗距离是反映面神经位置关系的很重要的参数。解剖测量数据与CT测量数据基本一致,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面神经垂直段、外耳道后壁、蜗窗龛、蜗底转是测量的重要解剖标志。HRCT三维重建可精确了解手术部位;术前作HRCT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测量可用来指导临床手术。
其他文献
前言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着生命,其发病机制涉及许多方面。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细胞
目的:培美曲塞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不可避免出现耐药,并且其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非编码RNA,如环状RNA(cir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名Wilson病(WD),最早在1912年由英国学者KinnearWilson首先报道。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ATP7B基因突变,铜蓝蛋白合成不足和胆道
本研究从Aβ1-42的神经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免疫炎性因子IL-1与βAPP蛋白代谢、老年斑形成的关系探讨了AD的发病机制。研究Aβ1-42是否引起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