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着生命,其发病机制涉及许多方面。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并与持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共同作用,促进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目前认为细胞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TNF-α可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已有理论提出,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从而使TNF-α生成亢进。随着对心力衰竭的不断认识,逐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因此明确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异常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对预防和逆转心力衰竭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本文通过观察福辛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对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心力衰竭时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力衰竭时血清TNF-α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