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铁胺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iARF)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DFO更好地应用于临床iARF提供实验性理论依据。方法:1、iARF大鼠模型的制备用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的方法制成iARF动物模型。2、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手术组、DFO+手术组,每组各12只。手术组: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然后松开动脉夹,实行再灌注。肉眼见肾脏由暗红变为鲜红,表明再灌注成功(实验过程中动物体温维持在37℃左右),关闭腹腔后继续饲养,缺血前24小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同法打开腹腔并找到肾蒂,但不夹闭肾蒂,后关闭腹腔,打开腹腔前24h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DFO+手术组:缺血前24小时给予DFO (200mg/kg)腹腔注射,其余处理同手术组。于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进行肾组织光镜形态学观察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大体:假手术组为正常肾组织;手术组肾脏外形肿大,剖面见皮质肿胀,色苍白,髓质呈暗红色;DFO干预组肾脏外观与正常接近。HE染色:假手术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大致正常;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间质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渗透性增加,红细胞溢出;DFO干预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仅肾小管上皮轻度肿胀。2、手术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后24h的BUN、Scr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DFO+手术组与手术组比,BUN、Scr值却明显降低(P<0.01)。3、手术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DFO+手术组MDA含量与手术组比却明显降低(P<0.01)。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OD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 01),但DFO+手术组SOD活力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4、HIF-1α阳性表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及部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HO-1阳性表达为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假手术组未见阳性细胞,手术组、DFO+手术组显示HIF-1α、HO-1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手术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HIF-1α、HO-1的阳性表达呈弱阳性,但DFO+手术组HIF-1α、HO-1的表达呈强阳性,各组均未发现肾小球及间质细胞染色阳性。图像分析表明:手术组、DFO+手术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HIF-1α、HO-1灰度值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DFO+手术组与手术组比灰度值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1、DFO预处理能显著减轻iARF大鼠肾功能损害程度,在病理上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2、DFO预处理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和诱导HIF-1α及下游基因HO-1过表达从而对iARF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患者逐年上升,如何延缓或阻止慢性肾衰竭(CRF)的进展,是当前CRF非透析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自2006年8月-2007年7月,我科对35例早中期CRF患者进行了
本文以黑龙江省雾凇岭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寒区公路隧道的保温防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国内外寒区隧道抗防冻措施的应用调查研究为基础,提出设计与计算防冻隔温层长度和厚度的
如何准确地描述多媒体信息是多媒体信息检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中介绍了MPEG-7标准多媒体内容的描述工具,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研究MPEG-7描述多媒体内容的方法,并给出
为研究长期荷载作用对钢一竹组合箱形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长期荷载水平、截面尺寸、有无螺钉为参数设计制作了9根钢一竹组合箱形短柱试件,其中6根为长期试件,施加长期荷载后
在集材过程中,集材作业不当会造成林地的土壤压实,会对幼苗、保留木造成损伤,影响森林生态环境。本文介绍国内外集材拖拉机和集材拖车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的集材装备存在的问题进
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为基础,研究光皮桦与杉木之间进行混交的可行性。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方面阐述二者混交的优点和可能性,并且通过南平市郊教学
利用几何特征法、特征脸法和动态模板匹配法来进行画像特征提取和识别,试验表明根据文中设计的模板系统,动态模板匹配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相比识别率可达到 82.2%。
介绍了VC5409多通道缓冲串口工作在时钟停止模式下的基本操作,分析了与串行外围接口(Serial Peripherals Interface)的兼容性,并给出了在软件无线电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