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通透裂隙扩展机理及其蠕变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岩体中普遍存在着断层、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这些结构面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连续性。岩体受到工程开挖的扰动后,工程稳定性大多不是取决于岩石本身的特性,而是由其中的结构面决定,裂隙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在长期载荷作用下,扰动后的裂隙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增长,甚至破坏。因此,岩石三维裂隙的起裂、扩展及流变特性研究是当今岩土界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岩石通透裂隙试件进行常规和蠕变荷载作用下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裂隙扩展机理和裂隙试件的流变特性。
  (1)通过对裂隙试件进行常规荷载作用下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得出,在单轴与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试件峰值强度与峰值应变随倾角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裂隙的主要扩展裂纹为翼裂纹;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预制裂隙倾角≤30°时,裂隙的主要扩展裂纹均为翼裂纹,且翼裂纹起裂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约为30°,当预制裂隙倾角≥45°时,裂隙起裂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为25°左右,试件主要破坏形式均为反翼裂纹。
  (2)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裂隙试件在常规荷载作用下裂隙扩展过程进行模拟,还原裂隙扩展过程,通过将模拟与试验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模拟裂纹扩展与试验裂纹扩展大致相符,试件的应力集中区分布在裂隙尖端,且关于预制裂隙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3)基于本试验加载时间条件下,对完整岩石与裂隙试件进行蠕变荷载作用下单轴、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得出,单轴蠕变荷载作用下,试件的长期强度为常规荷载峰值强度的65%左右;三轴蠕变荷载作用下,试件长期强度为常规荷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的70%左右。
  (4)基于本试验加载时间条件下,单轴蠕变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峰值应变与常规单轴试验相比,轴向应变增长0%-5%,径向应变增加1.5倍左右;三轴蠕变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峰值应变与常规三轴应变相比,两者轴向应变变化很小,径向应变增加0.6倍左右。
  (5)单轴蠕变荷载作用下,裂隙倾角为15°、45°的试件主要扩展模式为翼裂纹,裂隙倾角为75°的试件主要扩展模式为反翼裂纹,而常规单轴荷载作用下,裂隙的主要扩展模式均为翼裂纹;三轴蠕变试验时,裂隙试件的的主要扩展模式均为反翼裂纹,常规三轴荷载作用下,裂隙倾角为15°、45°的试件主要扩展模式为翼裂纹,而裂隙倾角为75°的试件主要扩展模式为反翼裂纹。
  (6)根据岩石蠕变试验曲线特点,对蠕变本构模型中基本元件及蠕变组合模型进行辨识分析,选用适合蠕变曲线的Burgers模型,对蠕变曲线拟合,获得蠕变力学参数,根据损伤理论和断裂理论得到损伤蠕变模型和时效扩展模型。
  (7)通过裂隙扩展数值模拟可以看出,蠕变荷载作用下,裂隙尖端首先出现翼裂纹,之后反翼裂纹开始扩展;在裂隙扩展前期,裂纹扩展速度较为缓慢,最后翼裂纹与反翼裂纹出现加速扩展现象。
  (8)采用FLAC3D对蠕变荷载作用下裂隙岩石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可以看出,翼裂纹的起裂是拉应力作用的结果,而反翼裂纹起裂是压应力作用的结果;试件裂隙尖端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区,随着加载进行,应力集中区不断变化,应力集中区关于预制裂隙中心位置呈现中心对称分布。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图像的数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如何让计算机按照人们的意愿对图像快速,准确的分类检索,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基于底层特征进行图像分类已经很难解决千变万化的各类图像的分类检索问题。如何提取具有可分性的特征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场景图像分类其分类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分类器的设计,考虑到同类场景目标物的不确定带来的丰富性,本文主要从特征提取方面
敦煌莫高窟南区中段二层第257窟西壁下层中段,有一横卷式连环画构图经变《鹿王本生图》。横卷式卷轴绘画构图方式,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需求,即不是简单的图解,也不是完全佛教思想的阐释,而是创作者生活实践经验的表达,极富创作的时代性。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很多城市,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城市建筑不断向高层以及超高层方向发展,其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大,深度达到8m以上的基坑随处可见。在越来越多的深基坑施工项目中,基坑支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众多的基坑支护设计中,双排桩-锚支护结构很好的将双排桩的优点和预应力锚索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从而支护整体刚度大,能够有效的限制基
学位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悬臂式空间支护体系,以其施工方便快捷、抗侧移刚度大及无需设置内支撑等优点在岩土工程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软土地区。然而,复杂条件下各因素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影响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  以软土地区某医院新建住院大楼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建立双排桩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分别研究双排桩排距、桩间距、桩长、桩径等不同因素对软土深基坑双排桩支护体
重力式基础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抗风浪袭击性能好的特点。针对风电基础受荷特点,借鉴spudcan基础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重力式锥形基础。与传统重力式基础相比,锥形基础具有造价低以及提高风电机组稳定性的优点。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锥形基础在饱和砂土中的水平承载力特性,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通过对饱和砂土中锥形基础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65%以上,90%以上的煤炭产量来自井工开采,由于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且已探明储量中约50%的煤炭埋深超千米,对深部资源的开采迫在眉睫,可深井井筒微裂隙注浆堵水技术仍然是深井建设难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进军,采用注浆的方式来解决立井筒涌水问题,但注浆是一种隐蔽的工程,一方面,深井高水压下微裂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另一方面,对浆液在岩体
学位
由于地形所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穿越江河湖泊等特殊地层,据相关资料统计,约80%的隧道在施工或运营期间出现涌水或渗水现象,可见地下水对隧道稳定性具有严重的威胁,故需对富水条件下的隧道稳定性状况展开系统性研究。本文以典型富水流塑地层的长沙地铁3号线烈丝区间侧穿浏阳河段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选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盾构隧道渗流及可靠度分析理论,着重对其应力场与渗流场的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陆上风电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圆形基础作为陆上风电的一种基础形式,在极端环境下承受较大的水平风荷载,因此对圆形基础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西部山区,风能资源丰富,临坡地基上土体的变形将直接影响到风电基础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基础在平面地基和临坡地基上的承载力特性,对比分析了基础在
学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快速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开发高空和地下空间资源,建筑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如今,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怎样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热点。  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在基坑支护方面具有优势,如有较大的整体刚度、成本较低和施工操作简单易行等,因此在基坑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但目前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来说不是很成熟,对工程经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