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犹他州和弗吉尼亚州为例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财经生活复杂性和危险性上升,人类逐渐认识到财经素养的重要性,增强了国家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2012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首次引入财经素养(financial literacy)概念,并对即将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财经素养测评。学校是财经素养教育的主力,系统连贯的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将对后续财经素养的累积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扮演教育强国身份,占据领先地位的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将财经素养教育归入公民教育范畴,近30年的发展,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犹他州与弗吉尼亚州财经素养教育鹤立鸡群,获得一致好评。然而,财经素养在我国尚属新兴概念,该方面的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重重艰难险阻。有鉴于此,探究美国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汲取其中精华,对于我国财经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具有深刻意义。
  面对需求增加与财经素养缺失的矛盾,社会阶层化下的财经素养差距明显以及学校财经素养教育机会和效率不足的情况,20世纪30年代,美国财经素养教育观念先行;随着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的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从联邦到各州均致力于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交叉与活动课程共生的模式;及至21世纪,独立与交叉融合,知识与活动共存,必修与选修并举的多元混合式发展的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并构建了以学校为主,机构为辅,国家支持的三位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财经素养教育模式。
  论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四角度论述以犹他州和弗吉尼亚为例的美国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其一,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为中小学生的财经知识、行为与价值观指明道路;其二,纵横联系的课程内容,充分展现了财经素养课程的连续性与整合性;其三,独立与交叉并行的课程设置,为不同需求的中小学生打造多样化的财经课程;其四,知识与活动共存的课程实施,将财经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促进财经知识的社会化。
  基于上述课程实践,美国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在增进学生的财经知识与行动能力,改善各州财经素养教育质量及水平方面成绩斐然。此成绩不仅源自学校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完整系统性,也源自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和多元力量的一系列保障条件。其一,财经素养国家战略与标准框架明确了美国中小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前进方向;其二,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推动深化发展;其三,社会机构的平台搭建提供了发展动力。
  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从课程供给、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四个方面进行中国探索,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加强财经素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课程内容整体性和针对性的编排;逐步完善多样化的矩阵式课程设置、强化理论与实操幷重的课程实施,构建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来整体增强我国财经素养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与生存压力,大学自身也在不断变革,越来越突出教学、科研之外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创业型大学不断涌现,并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创业型大学最早出现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尚未形成本土化的发展理论和实践模式。所以,加快创业型大学建设,提高大学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任重而道远。
  本课题通过研究创业型大学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梳理有关创业型大学的相关文献资料,依托“三螺旋”理论、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在总结创业型大学的现实基础上,综合考虑创业动因、创业教育和成果
高校异地研究院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的合作交流平台,以输出高质量人才、促进政产学研合作为重要内容,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优质的高校智库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的一流高校走出去,开始在校本部以外的地理空间创办研究院(简称“异地研究院”)。
  本文以一流高校创办的异地研究院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当前高校异地研究院的建设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坚持理论与实
教师教育体系是关系到教师教育内部诸群体共同目标制定和实现的一套教师教育制度和机构。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主要是由教师教育体系完成的,教师教育体系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一直以来,教师教育体系变革都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变革的历史,其实就是教师教育体系与教育系统外部的其它生态因子,以及教师教育体系自身内部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运动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当前的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却容易忽视精神层面最基本素养要求,而空虚、冷漠、自私易时常缠绕人心。尽管人们普遍崇尚善德,然而常出于口头,趋于形式,懒于行动。与此相应,在“立德树人”倡导下,善性教育成为新时代人们内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经。基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向上向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认为善性教育需从小学教育开始实施颇显重要,善是整个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在整个小学教育教学中,需聚焦于善性教育。
  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主题资料,梳理分析国内外善良教育、新品格教育产生的背景、理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