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五年生存率在美国约为14%,在欧洲、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仅为8%。到目前为止,提高肺癌疗效的关键还是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是,由于目前诊疗手段的限制,7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都属于中晚期,这也是肺癌患者总的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对于晚期的患者,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及增强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是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目前,除了吸烟是明确的影响因素外,家族的遗传易感性所起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p53 基因及其调节基因的多态性已有多家报道。研究最多的是BstUⅠp53 基因第4 个外显子上的密码子72 具有多态性,可产生不同的蛋白质,精氨酸/脯氨酸。另一个研究较多的与肺癌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是位于内含子6 上的MSPI,这种变异已被证实与肺癌易感性密切相关。随着基因组范围内DNA 分子水平的多态遗传标记的广泛发现以及相关问题的群体遗传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寻找分子遗传标记在遗传传递的重组规律中的对应关系,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已成为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选择88 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12 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SNPs 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易感性、放射治疗敏感性及SNPs 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在技术路线上,遵循全基因组扫描染色体阳性区域→基因图→SNPs 图→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图这样一个基本研究过程。用PCR-RFLP 方法检测SNPs 基因型,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管理和分析基因分型数据,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验证每个SNP 基因型在抽样群体中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结果发现,TP53SNP1 位点NSCLC 组的C 等位基因及C/C 纯合子的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该位点与NSCLC 的易感性相关联。mdm2SNP3 位点NSCLC 组的G/G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该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易感性相关联。这些结果将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诊疗疗效。本研究工作是后基因组时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不仅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重大多基因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