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解酒护肝功能学研究及功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开发福建特色果品资源橄榄,提升橄榄产业价值,本研究按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对橄榄汁、橄榄汁透析后不同组分解酒护肝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和定量分析橄榄具有解酒护肝的功效成分及其含量。 1.研究了橄榄汁对体外激活乙醇脱氢酶和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橄榄汁能够显著地降低小鼠血清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并显著地提高小鼠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②用不同剂量橄榄汁喂养肝损伤模型组小鼠30d后,高剂量组橄榄汁喂养的小鼠,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呈多面体、单核,偶见双核,核大且圆,位于细胞中央;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橄榄汁喂养的小鼠,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有轻度浑浊、肿胀、脂变;试验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橄榄汁具有解酒护肝作用。③不同剂量的橄榄汁对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高剂量橄榄汁、中剂量橄榄汁、低剂量橄榄汁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率分别为16.29%、15.08%、12.72%,说明橄榄汁剂量越大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率越高。 2.橄榄汁经MD25,分子量5000透析袋分离后,研究橄榄汁不同组分对体外激活乙醇脱氢酶和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橄榄汁透析液(小分子)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活性,并显著提高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小鼠肝匀浆中谷胱甘肽(GSH)的浓度(P<0.01);②用橄榄汁不同组分饲养肝损伤模型组小鼠30d后,橄榄汁未透析液喂养的小鼠,肝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胞质疏松,弥漫性气球样变,胞质可见数量不一、大小不等脂滴空泡;橄榄汁透析液(小分子)喂养的小鼠,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呈多面体、单核,偶见双核、核大且圆,位于细胞中央,说明橄榄汁透析液(小分子)能够有效的保护小鼠的肝组织。③橄榄汁未透析液和橄榄汁透析液(小分子)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率分别为3.02%和21.20%,提示橄榄解酒护肝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橄榄小分子激活小鼠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活性。 3.通过气质联用仪对橄榄功效成分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出橄榄功效成分(橄榄小分子)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橄榄小分子中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为4.01%,主要包括黄烷酮、异黄烷酮、异唑酮、苯基丁氮酮;醇类次之,为2.19%,主要包括橄榄醇、双环庚醇、苄醇;酸类,1.16%:酯类,1.02%;醛类,0.96%;多晶质,0.4%;酶最少,为0.06%。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没食子酸和其它类物质,这些组分构成了橄榄解酒护肝的主要功效成分。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应用种类的增加和用户数量的增长,网络拥塞控制已经成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拥塞控制的工作主要由网络层和传输层来完成。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工
从1962年施行文化财保护法开始,韩国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没有人可以否定韩国无形文化财保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在拯救和保护濒危无形文化财方面的巨大
辽朝在建国初就开始推行"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为了顺利实施这一既定政策,辽朝统治者首先统一君臣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大力擢用汉族文人儒士、实行科举制度和大量收求中原图书
在pH=2.0的HCl-NaOAc缓冲溶液中, 小檗碱阳离子与氯金酸根阴离子由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离子缔合物时, 将引起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 并产生新的RRS 光谱, 其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
<正>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这个问题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可以不同,但评价的基本原理应是一致的。制定小学英语课
冠状病毒独特的先导引物转录机制,导致了冠状病毒抗原变异株层出不穷以及具有很高的重组率,这都给动物冠状病毒的检测与防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有效的动物冠状病毒
<正>之所以选择去翁丁,是源于一位朋友的推荐。之所以听取这位朋友的意见,则是因为他的职业。他长年对中国最偏僻的、未开发的地方进行探索,我说不上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只知
期刊
本文运用实例阐述了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及相应的活动,包括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激活背景知识、阅读中的任务活动——深化认知过程、阅读后的转换活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以及与之对应的“二元就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身份的转换滞后于其职业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