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层医疗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重点,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有力手段和方式。本课题在研究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功能和岗位职责为基础,探索建立以提高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方法1文献分析法:查询国内外有关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文献,明确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绩效的因素,筛选指标。2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方法对重庆市“一圈两翼”三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服务利用者进行调查。3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依据文献分析的结果,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功能和岗位职责,将影响其绩效的各要素尽量全部列出,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并运用鱼刺图法进行分级形象化。4深度访谈法: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框架,选择卫生管理专家、卫生行政管理专家、公共卫生服务专家、临床医学专家等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就初步设计的指标体系框架进行咨询。5期望问卷调查:初步设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框架后,拟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期望问卷调查表,分别向卫生行政管理干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利用者进行期望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一圈两翼”的五个区县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进行统计分析。6德尔菲法:在期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框架,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草案,并就草案制定专家函询表,进行三轮专家咨询,确定最后的指标体系方案。7小组讨论法:在通过以上方法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指标体系后,通过小组讨论,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名称、分值、权重和考核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整个指标体系。结果1建立了以岗位职责和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方便考核时的实际操作,将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分开考核,用服务数量值×服务质量百分比来得到考核结果。2服务数量指标分为两层: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用量化分值的方法,以1个普通门诊为基础单位,将各项服务从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等方面量化成同一水平。考虑到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课题组在对指标的选取与赋值时,只给出操作的方法和赋值的思路,将权力下放,给予机构足够的自我管理的空间,以提高管理效率。3服务质量指标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包括4个方面: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满意度;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46个。通过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分值、达标参考值和考核标准,但各项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依据每年国家的工作重点和人们健康的实际需要而做出调整。结论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重要载体,其核心是满足人们对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对其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始终围绕这一历史使命展开执行。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强调以机构的社会功能和岗位职责为基础,从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满意度着手,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指标相关数据的收集方便,绩效考核结果计算简单,可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为绩效管理提供了依据。